‘中高收入’人群的數量真的不少,何況還有那麼多的外來客戶。商人們的眼光都是犀利的,所以這幾年上海的地價一直在上揚,當初沒能趕上饕餮盛宴,而被迫只能吞吃一些二三線土地的商家,現在一個個也賺的滿口流油。
整個經濟體都在高速上揚,市場紅利讓所有人賺的瓢滿缽滿。
卡倫在這裡能看到許多在巴黎、倫敦都不曾有的本土高階貨,而且價格遠比歐洲的商店便宜得多。
在歐洲,比銀器都要珍貴的高白瓷,在這裡變成了普通貨色。
這種藝術品一樣精美至極的瓷器,往日裡他們是很難從中國人手中買到的。也就是陳漢崛起之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高檔精美瓷器才對歐洲大開門戶,一些藝術品一樣的高白瓷紛紛出現在倫敦、巴黎這些大城市裡現身,而且還有更加珍貴的玲瓏瓷、鏤空瓷器和轉心瓶這種讓歐洲人想都想不到的寶貝。最初,很多出現在歐洲市場上的高檔瓷器依舊是東方風格和東方色彩,但隨著時間的演變,一些明顯融入了西方元素,或者直接就是西方設計的高檔白瓷也出現在了歐洲,乃至中國人自己都視為珍寶的薄胎瓷都亮相了。
中期,佩裡埃先生動用了自己全部的關係才拿到了一支繪著聖母懷抱耶穌的薄胎瓷瓶,然後費盡心思的,才把這尊瓷瓶運回了法國,獻給了路易十六陛下,卡倫有幸在凡爾賽宮的舞會上看到了那尊美輪美奐的珍寶。
夜色燭光下,那真的是讓人沉醉,讓人痴迷。
但是在上海,在上海的江南貿易公司商品展示廳內,卡倫竟然目睹了兩尊風格迥異的脫胎瓷器。一個東方,一個西方,這真的是非一般的奢侈。
除了中國代名詞一樣的瓷器外,這裡的絲綢綾羅,這裡的珠寶首飾,這裡的服裝,一個西方婦女穿著東方式的傳統漢服,你別管看著是不是覺得彆扭,後者對於前者的驚喜卻是一百個的。
女人都喜歡漂亮、華麗的衣服,而只要你有錢,漢服的華麗絕對不是這個時代西方的宮廷式女裝可以媲美的,配著那一整套一整套的頭面首飾,裝點起來就跟開屏的孔雀一樣,真不是一般的華麗,富貴堂皇。
而同時,簡約素雅也是一種美感。
嫣紅奼紫的色彩刺激之後,清淡典雅的漢服就是又一種美感了。
還有繡工精美的手帕,兩面繡這種不可思議的工藝都能存在,一面青山綠水,一面小橋人家,那完全是藝術品。以及圍巾、披肩,還是來自藏地的山羊絨,卡倫看到這東西的時候眼睛都要紅了。
在歐洲,這可是真正的高檔貨,一般身份的人有錢都買不到的。
17世紀六十年代,首先到達克什米爾的法國人第一次把“沙圖什”介紹到了歐洲。到了18世紀,克什米爾山羊絨便開始在歐洲宮殿流行,貴婦們開始在她們的肩頭上披上羊絨披肩,從克什米爾來的上好披肩則更是顯赫地位的象徵,越輕軟越珍貴,“沙圖什”是其中的極品。
而事實上,那是因為英法還到不了藏地,那裡才是藏羚羊的原產地。
如今這種披肩和純藏羚羊毛已經是藏地除了藥材和牛幹出產之外,最大的拳頭產品了。
總產量很低,可價值很高。
卡倫也不可能大把大把的購買沙圖什,上海的價格比起歐洲來是少的便宜的多了,可一樣不菲。更有著購買量限制。
然後卡倫還購買了很多雕塑,有石頭的,有木頭的、竹子的,乃至象牙犀角,和玉雕。還有各種帶著香氣的香水和精油,花露水、肥皂、蠟燭、高檔傢俱和皮草。
真不愧是東方著名的大港口,她竟然在這裡發現了整套的紫檀傢俱。這真的是不可思議。
西方人很少見過紫檀大料,這東西生長極其緩慢,一棵成材的紫檀要生長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材率極低,資源奇缺,有“寸檀寸金”之說。
明朝初期,紫檀為老朱家所重視。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下西洋,又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這對中國龐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採辦。
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
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彙集於中國。
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採,這是滿清從紫禁城裡搜獲的,崇禎那倒黴娃兒,手裡沒錢的時候怎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