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對法蘭西王國、俄羅斯帝國和奧地利帝國等國的七年戰爭,幸運的勝利讓普魯士王國的國際地位在歐陸上有了質的提高。1772年同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乘波蘭內政危機第一次瓜分波蘭領土,獲得西普魯士的領土。1785年組建由15個德意志聯邦國組成的諸侯聯盟。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
他是歐洲“開明**”的代表人物,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甚至音樂等諸多方面都頗有建樹,為啟蒙運動一大重要人物。在其鐵腕統治下,普魯士的國力迅速上升,在很短時間內便躍居歐洲列強之列。
可以說,腓特烈二世就是歐洲一神世界‘明君英主’的模板之一,如果拿破崙不是以失敗告終,他就是一個草根奮鬥版的大腓特烈二世。
兩個人的時代間隔的那麼貼近,可就是如此,拿破崙那璀璨的讓人無法直視的光芒也不能完全遮擋住腓特烈二世的身影。
這是一個印刻在整個歐洲史上的人物,他的病逝,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在後世的世界史上,整個西1786年,漢承天十二年,東西方發生的最大最重要事件,西方的就是腓特烈二世的病逝,東方的則是陳鳴對安南的下手。
……
從承天十一年起,安南的局勢就有些不安穩了。
不管是北鄭,還是南阮,亦或是殘清,在政治革新道路上都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南阮是標準的政治革新,走資本道路,君主立憲是一個大前提,原時空史上的俄國、德國、日本,乃至滿清和暹羅都是它的老師。
但是南阮王室雖然屈服了南京,玩了一把君主立憲,但是讓一個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的國家君主主動的放棄手中的權利,即使不是完全放棄,最初的時候只是放棄了不多的一部分,那也跟割他的肉沒什麼區別。
而儒家學說影響深重的南阮官員集團卻是如同打了雞血,這君主立憲,可不就跟‘聖天子垂拱而治’有同工異曲之妙?
所以南阮亂攪了。也虧得西山軍不敢再進攻南阮了,否則南阮非真的軟下了不可。
而如果說南阮是內部的權力爭鬥,而且雙邊因為頭頂上有一座大山壓著,都不能下狠手,反而迫不得已下形成了一種‘鬥而不破’的局面。
那麼走國家資本路線的北鄭就是真正的‘資本’線路出問題了,他們太資本了,也太壟斷了。
改革之後,北鄭的經濟在最初時候有了一定的發展,然而諸多私人企業的背後都有著靠山,都能跟軍政集團扯上或遠或近的關係,而老式的商賈被紛紛淘汰。
當新興的壟斷經濟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向別的行業擴張,他們就開始大魚吃小魚,不停的兼併,從最初涉及的都是相對賺錢的行業,比如鹽業、糧食出口,然後就迅速擴充套件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如老馬在資本論裡形容‘資本’的那樣:資本主義來到世界上,從頭到腳每一個汗毛孔都滴著骯髒的血和骯髒的東西!
安南這個地方,礦產眾多,但大部分的礦產都在北部,尤其是紅河以北地區,那裡現在都被殘清給佔據著了。北鄭轄區內的礦產也煤鐵為主,那就全部是被政府收為己有了,強制性的收為己有。北鄭朝廷手中拿的有中國給出的借款麼,他們到也知道要強大,必須發展鋼鐵軍工。而除了這些外,北鄭之經濟上,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鹽、糖、糧食、鐵、布匹等生活物資的紛紛被政府‘專賣’。
很難說這方面北鄭和殘清是誰影響誰的,反正兩邊開始的都有這種‘國家壟斷’經濟。且還都是大規模的政府專賣。
相對來說,北鄭玩的還沒有殘清那般的徹底呢。後者連紙張、藥材都給併入了專賣模式。
沒有辦法,人都是貪婪的,何況走歪了的北鄭國家資本路線呢。這兩年下來倒是沒見到北鄭集中力量幹大事,反而是大規模的進入經濟領域,官商徹底結合了。
史上的國家資本線路,乃至於國家壟斷資本是怎麼產生的啊?
那是西方世界在面臨戰爭威脅的時候一戰,由國家政府出面開始干預經濟活動,讓資本有了初步發展的西方世界存在一些國有企業和半國有的企業。更有些國家為了準備戰爭,擴大財政預算,增加軍事採購,由國家投資或以國有化方式,興建或擴建鋼鐵廠、造船廠及其他軍工廠。這些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萌芽形式,他們的產生是建立在資本主義歐洲社會已經有了一定發展、積累的基礎上的。
跟北鄭這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北鄭這樣的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