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官員只要是得到了訊息的,都趕緊跑來迎接問候。
這可是奧斯曼帝國的大功臣啊。
而賽利姆自然也是很長袖善舞,人家本就是外交官出身麼,一一應酬過來。其間不免問起他在中國的新見聞。而一提起這個這位賽特使就是一臉的唏噓之色,連聲說沒想到沒想到中國發展的會那麼快。
水陸交通就不用說了,鐵道也不需要說了。
第二次中俄戰爭,中國鐵道也一戰成名。狹窄的兩根鐵軌上,一匹匹駿馬奔跑往來,生生支撐起了大西北與中國內陸的軍需物資聯絡。
雖然從伊犁運輸大批軍需物資,看似用的還是馬車,走草原路線。
但真正的功夫不在表面,在大西北與內陸的聯絡上。
那一條鐵道簡直比千萬匹馬都有用。
運輸量不僅巨大,速度也快的非同一般。
雖然這車列排程起來也似乎異常的麻煩,還有配上大量的維修工人,以及沿途相隔五十里就要有一箇中轉站,維修工人和護路的部隊也駐紮在這些中轉站裡。
但效果也很顯著,這一條鐵路在戰爭中發揮出了巨大的難以想象的作用。不管是部隊的轉運,還是物質的積極輸送,那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馬車可媲美的。
歐洲世界早就有有軌馬車這個概念了,但他們最多也就是在大城市裡玩一玩有軌公共馬車,如陳漢這般不可思議的長鋪架幾千裡、上萬裡,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可是第二次中俄戰爭結束之後,鐵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