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全力發展蔗糖產業後,在19世紀的六十年代,才把古巴的糖產量提升到550000噸,從他們在海地爆發戰爭之後開始著手發展蔗糖產業,整整七十年的時間才有瞭如此的規模。
現在,古巴島成為了宋國,陳鳴相信古巴的蔗糖產量達到550000噸的時候肯定會比原時空大大的提早,但再提早也要有個度,人力很強大,可人力有時盡,機械的發展才是古巴蔗糖產業的關鍵。
原時空裡,在古巴被掌握在西班牙人的手中時,這兒的蔗糖產量從來沒有超過100萬噸。但是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人大手筆的向古巴投入了海量資金,收購一切可以收購的種植園,逐漸形成了以大生產為特點的現代化甘蔗種植園,並使零星種植甘蔗的小農紛紛破產,土地日趨集中,甘蔗種植範圍由西部各省沿著紅土平原逐漸向東部更廣闊的地帶擴充套件。
美國興修了一批灌溉設施,使海拔不足100米的低地普遍種植甘蔗,蔗田面積佔全國耕地60%以上。於是美國的糖業公司就變成了一個可怕的怪物。他們擁有一個個大型榨糖廠,擁有大量的蔗田,而且加工自耕農與佃農的甘蔗,從中獲取利潤。為了使甘蔗迅速運往糖廠,還建設許多鐵路專用線。至1958年止,共鋪窄軌鐵路9500公里,佔全國鐵路線的2/3,並使古巴成為拉美鐵路網最稠密的國家之一。
是這些現代化的科學手段才把古巴的蔗糖產量推向了一個可怕的高峰。就那麼大的一個小國,竟然能生產出近千萬噸的蔗糖。
古巴就是在21世紀走過了十多年後,人口也才達到1000萬出頭。
……
陳鳴讓情報部門繼續盯著這場南北糖業大會,他的主要精力還是看著印度馬拉塔人的選擇以及大西北的戰局發展,然後一些訊息就陸陸續續的傳來了。
比如說朱家對伍秉鑑低頭了,這很正常。伍秉鑑背後靠的是李氏,而李氏又是陳鼎的舅舅,就算他們在‘百畝農場計劃’上當了‘叛徒’,引起了很多未就藩的藩國和屬國的怨氣,但李家的發展速度依舊很快很快。中國有那麼多的人,多了是願意捧他們腳的人。
葛二之所以派住朱誠悄悄趕來上海與伍秉鑑碰面,這完全是想從伍秉鑑這裡探探‘口風’,也好讓自己在參加會盟之間心裡有個底。
雖然兩邊的條件早在倆月之前就遞給了彼此,但誰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利益麼。
葛二在信裡說,他打聽到了某個不知道真假的訊息,九州商會有可能大筆貸款給古巴和海地的蔗糖產業,可是伍秉鑑卻對此嗤之以鼻。
他非常清楚,葛二肯定是從某個‘大人物’那裡得到了這個訊息,甚至這訊息有可能就是那個‘大人物’本人說的。但是在伍秉鑑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能的。
陳繼卿和陳繼功與皇室的關係是很近,但再近也近不過孩子,高家、黃家,與皇帝的關係同樣近。
不患寡而患不均。九州商會拿錢借給了陳家兄弟,那是不是也要拿錢借給其他的國家啊?
而九州商會雖然超級有錢,可在國家的層次上,它的錢又能‘貸’的起幾人?
九州商會不是國家銀行。
雖然從某個角度來看,貸款給宋國和彭國,那真的是很優質的良產。
陳鳴為什麼對國內事務不感興趣了?那很大原因就是因為此。國內的爭鬥,那鬥來鬥去都是自己人,還都是在他規定的範圍範疇之內,這未免太無趣了。
陳鳴是國內事務的主宰者,那他就像一場大型遊戲裡的超級gm,再大型的遊戲,再多的npc,對他又能有個鳥的吸引力呢。
“陛下,西北急報……”宮殿外傳來了侍從緊張的聲音。
第一千零八十章 大反擊!
就在陳漢內部和外部發生了那麼多事兒的時候,阿斯特拉罕的戰鬥終於分出了勝負。
俄軍在強大的炮火支援下,一個個少將、中將甚至是上將都親自帶領的部隊輪番向國防軍陣地猛攻。雖然讓某些陣地上險情迭起,但是俄國人始終未能取的突破性的進展。
當然,巴格拉季昂的確把炮彈送到了阿斯特拉罕的要塞之內,但那不是來自陸地,而是來自伏爾加河。從察裡津順流而下的俄裡海艦隊戰船,在阿斯特拉罕戰役的中後段裡,經常出現在阿斯特拉罕要塞外的水面上,甚至是突襲到裡海。要知道阿斯特拉罕這座城市兼要塞,就立在裡海水岸邊。到了21世紀,裡海水位大幅度下降,阿斯特拉罕距離裡海水域也只有短短的二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