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照路,又輕便又體面。
阿公拿出來的這種玻璃罩馬燈,既古老又顯得笨拙,是燒煤油的,也只有像阿公這樣年紀的老人,才會依然用著馬燈,而不是像中青年男人們那樣攢錢買個電筒,一根繩子拴在身上,方便得很。
小曼幫著阿公點亮馬燈,熟悉的煤油味並不覺得臭,反而覺得親切好聞!
公道村所處地理位置很好,兩省交界處,交通方便,山川峻美,有江有河有連片肥沃的田地,自古以來就不是個輕易能餓死人的地方,因為江河流勢符合條件,本地深山裡五十年代就建起了一箇中型水電站,所以當別的村莊還點著煤油燈照明的時候,公道村早已用上電燈。不過水電站的電輸送得也不算正常,有時會停電十天半月甚至半年,所以家家戶戶還是保留有一兩盞煤油燈。
而莫小曼對煤油燈情有獨鍾,是因為上輩子她從小到大,睡覺的地方都不裝電燈,劉鳳英只給她用煤油燈!一直到煤油燈終成古董,買不到煤油了,才作罷!
莫小曼提著馬燈要送阿公出門,阿公卻不擔心天黑路難走,兀自站在正屋門口跟阿奶說話:
“我下午去找過藍校長了,藍校長說沒問題,開學就讓小曼去學校,從一年級讀起!”
阿奶連連點頭:“這就好了,打個招呼,小曼進去也多自在些!”
小曼這才知道原來今天下午阿公一直在外面,竟是為了自己上學的事。
不由得有些腦殼疼:真的從小學一年級讀起嗎?學1+1=?
哦老天!
無聊就罷了,浪費寶貴的時間等於浪費生命,不行,要想個法子,上學可以,得跳級!
第二十七章 摘山稔
梁小菊是個勤勞的好孩子,在舅公家的大院子裡閒了兩天,第三天就要小曼帶她出門幹活。
兩人都是半大的小姑娘,隊裡稻穀倒是成熟了,但還沒到宣佈開鐮收割的時候,生產隊裡用不著半勞力,工分是沒得掙了,家裡也還沒買到雞鴨豬仔,暫時不用打野菜,實在閒不住,就只能上山砍柴嘍。
阿奶卻為防出意外,阻止她們上山,說是那天辦進火酒席,莫支書用牛車拉了四五捆柴火過來,還有剩的,夠燒些時候,明天阿公就背柴火回來了。
小曼明白阿奶的心思,阿奶又不是不知道小曼,從小幹慣活的人,哪會輕易出什麼意外?阿奶只是擔心梁小菊,萬一梁小菊出事,親戚間就不太好說話了。
梁小菊在梨樹下那塊乾淨的長條石上滾來滾去,對著小曼喊道:“好悶啊!這地方人都不多一個來,快悶死我了!”
小曼攤手:“就這情況嘍,家裡人少,住的又偏點,大白天的人家都出去幹活,沒空竄門的,哪比得你家人多熱鬧?你想不想回家啊?”
梁小菊警惕地看她一眼:“我不想家!我家熱鬧是熱鬧,太吵了!還是這樣好,清靜!”
小曼好笑,這妞,給整矛盾了。
看看天色還早得很,小曼就走去和阿奶商量:“我帶小菊出去一會,我們不上石山,就去土坡上割茅草,行不?”
新改建的廚房裡砌了省柴灶,得把木柴砍成一尺左右的小截,燒時扔進去就行了,用省柴灶的廚房通常乾淨些。
茅草也可以燒火,一般是大土灶用,架起大鐵鍋,煮豬潲熬大鍋粥什麼的,最適合,不過有大灶的廚房就免不了草灰飛揚,沒法保持潔淨了,那敞開的灶口、四面牆壁會被煙熏火燎得黑糊糊的。
自家還沒有大灶,割兩擔茅草回來放著,倒是可以當引火用。
阿奶也是怕真把梁小菊給悶壞了,就叮囑小曼:“那就去吧,拿鐮刀時小心點,不要挑重擔子,每人扎兩捆腦袋那麼大的茅草,就行了!”
梁小菊一聽可以出門,也很高興,和小曼一起連聲答應著,兩個人拿了鐮刀和兩頭尖的圓木尖擔,相伴離開家。
出了門就要和村裡人打交道,那天進新居請酒席,加上劉鳳英鬧的那麼一出,小曼算是露了臉,在村子裡小有人氣,路上遇著誰都跟她打聲招呼,就連村道上跑著的狗狗迎面相撞,也朝她搖搖尾巴,小曼一直保持著笑容,感覺不是一般的好。
梁小菊自然不知道小曼從小因為受劉鳳英虐待,連帶著在村裡也被人輕看,還以為她本來就這麼受歡迎,看著她的目光越發的羨慕忌妒。
小孩子之間的忌妒,除了極少數特別的,大部分純粹就是忌妒而已,並無太大惡意,梁小菊就屬於這一類。
小曼知道梁小菊有點任性矯情,但她本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