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點頭,他們上了戰馬,衛隊開道,在萬眾的歡呼聲中,向文昌門而去。威武雄壯的太平軍,排成四路縱隊,步伐整齊,浩浩蕩蕩,開進了武昌。

次日,太平軍開始擴軍。青壯年爭相報名,那真是“卸卻長衣換短裝”“紅中覆首眾皆狂”啊!不到十天的工夫,就擴收新兵二十萬人。現在,太平軍的總數已超過了五十萬人。武漢三鎮,到處是旗幟,到處是兵營,刀槍映日,兵將如雲,鼓角相聞,軍歌嘹亮,震撼數十里。到了夜晚,處處設燈火,照得江心通紅。水面上,戰船密佈,帆似白雲,桅如麻地。每個角落,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洪秀全和楊秀清重新整編了太平軍,又提拔了一大批有功人員。其中有:

天官正丞相秦日綱;

春官正丞相胡以晃;

天官副丞相林鳳祥;

地官正丞相李開芳;

殿左一檢點黃玉昆;

殿右二檢點陳承鎔;

地官副丞相李秀成;

冬官又副丞相陳玉成等。

太平軍整編完畢,東王楊秀清立即命令全軍,抓緊時間操練,備足彈藥糧草,做好東進準備,擇日直搗金陵。同時,他還派出幾批探馬,到各地探聽官軍動向。幾天後,各批探馬先後稟報,朝廷幾路派兵,討剿太平軍,有的奔向九江,有的去了荊襄,有的發兵嶽州,都撲空了。楊秀清分析判斷,這一定是官軍對太平軍的去向摸不著頭腦,以致弄得手忙腳亂。

楊秀清判斷得很對,太平軍圍攻桂林,兵進湖南,血戰長沙,兵陷尋陽、嶽州和武昌的警告,飛快地傳到咸豐皇帝的耳朵裡了。把這位風流天子嚇得魂飛魄散,急得五內俱焚,接連召集文武大臣,商討對策。他大發雷霆,將欽差大臣、大學士賽尚阿撤職查辦;逮捕了湖廣總督徐廣縉,交部嚴議。咸豐皇帝又降旨,著湖南巡撫張亮基署理湖廣總督;湖北提督向榮為欽差大臣,專辦兩湖軍務;張國樑破格晉升為廣西提督;雲貴總督羅繞典進駐荊襄,全力防賊;兩江總督陸建流為欽差大臣,進駐江皖;以署江南巡撫琦善為欽差大臣,駐防楚豫,全力剿賊。咸豐還下了一道嚴旨:“破敵有功者擢升,怯敵失職者立斬。”在皇上的怒斥聲中,朝臣們戰戰兢兢,一陣慌亂。

其實,咸豐皇帝的這種部署,純屬無的放矢。不僅毫無用處,反而亂了陣腳。有人猜測太平軍必然東下九江;有人猜測太平軍必然西上荊襄;有人猜測太平軍必然南迴嶽州;還有人猜測太平軍必然北走信陽。在這些欽差大臣、總督、巡撫的胡亂猜測下,官兵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西,簡直變成了瞎眼耗子,只弄得人困馬乏,兵力分散。

東王楊秀清把敵情稟報了天王。天王立即把各王召來,商討進軍事宜。東王說:“兵貴於神速。我軍在此不宜久留,應馬上東進,直搗金陵。乘妖兵手忙腳亂之際,打他個措手不及!”翼王道:“東王所見極是。但兵不厭詐,我們不能被清妖摸著動向。應派幾位弟兄帶少數聖兵,虛張聲勢,做北取信陽、南迴嶽州之狀,以分散妖兵的兵力,造成他們的錯覺。而後,再揚帆東下,飛取金陵。”天王鼓掌稱善:“妙計,妙計。就照此行事吧!”於是,東王開始部署,太平軍分做三股:一股由羅大綱率領,一路由李秀成率領,一路由翼王率領。前兩路為虛,後一路為實。羅大綱部立即開赴信陽,李秀成馬上兵進嶽州。太平軍的主力,於一八五三年二月九日,即咸豐三年正月二日,主動放棄武昌、漢口和漢陽,水陸並進,東下江南。胡以晃、李開芳、林鳳祥率領陸路大軍,翼王統領水陸大軍。天王、東王乘龍舟居中。男女老幼號稱百萬,帆幔蔽江,銜尾數十里,順流東下。

從武昌到金陵,是太平軍的全盛時期。有人形容說:“太平軍水陸並進,朦瞳萬艘,蔽江而下,勢如破竹。行則帆如迭雪,住則檣若叢蘆,炮聲遙震。沿江州邑,無兵無船,莫不望風披靡。”還有人形容說:“太平軍所向無敵,乘風疾駛,飄忽異常,日行數十里。官兵猝不及防,太平軍所欲城池,不戰即得。遍地金帛糧米,任其載運,聲勢炫赫,使官軍幾無御之之法,實世所罕見。”那個兩江總督陸建流,就是這樣的處境。

清欽差大臣、兩江總督陸建流,按照咸豐皇帝的旨意,離開南京,親自引兵埋伏在下巢湖的武穴鎮、龍坪、老鼠峽一帶。這幾個地方,地處外江內湖,形勢險要,緊扼大江,要塞堅固,對太平軍威脅很大。可是陸建流雖然知道太平軍已經東下,卻不敢主動迎敵,終日龜縮在龍坪要塞裡,愁眉苦臉,膽戰心驚。

這天,一個報事的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