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不是仁慈的人,看到李文侯,壓根兒就不審問,直接讓人斬首,與北宮玉的首級一起醃製了送到雒陽請功。
叛亂起始之地,夏侯蘭帶著雷暴,進入允吾城裡,勸降已成為棄子的馬騰。
黃忠儘管知其被迫降,卻也不得不顧朝廷的聲望,哪怕有將功折罪,官職一擼到底,降為屯長,在新的上官到來以前,守衛允吾。
剛剛進入涼州的護羌校尉夏育有些懵圈,假如戰事要是發生在安定、漢陽、隴西或者武都郡,自己都能分一杯羹,誰特喵的知道在武威郡那邊去了?
朝廷派來的大司農張溫,本身就不是軍隊序列的,一直以來受到雒陽達官貴人的青睞,想和真定趙家別別苗頭,現在還別個卵啊,灰溜溜回去。
其手下的校尉董卓一看不是事,趕緊找到了朝廷的新貴河南尹何進,謀取河東太守的位置,忙不迭離開涼州這一個漩渦。
軍司馬孫堅儘管對張溫的軍令陽奉陰違,至少沒像董胖子那樣明著對抗。
就算張溫離開涼州,還是想辦法在靈帝面前進言,安排了武陵郡尉的位置。一方面能繼續憑著經驗剿滅蠻人,另一方面若有不對,與零陵郡袁紹一起殺奔交州。
真定趙家的崛起已然不可阻擋,看不慣的世家只能在最大程度上遏制。
不管是涼州還是交州,在雒陽權貴眼裡,就是一個大泥潭,沒看見汝南袁家的人都灰溜溜走了嗎?誰還敢蹚渾水。
此時此刻,雒陽城裡各派別鬧得不可開交。
黃忠是誰?此前根本就沒人清楚,翻出來一看才知道,此人年過而立快至不惑,年輕時習武錯過了婚配,兒子治病一直在煎熬,不顯於世。
誰知抵達北疆,就在北征軍裡成為東邊的定海神針,趙孟一直在總理整個北征事宜,而黃忠在初期則充當了先鋒的作用,硬生生插到鮮卑人裡面。
按照他在北征裡的功勞,無論如何,上升一些沒問題。
可惜當時真定侯自己都沒有多大名聲,加之張溫對本鄉人竟然跟著自己的敵人一起戰鬥,暗中使力,僅僅一個涼州刺史。
朝廷可是派了大司農親自處理涼州戰事,叛亂屢禁不止。
這倒好,黃忠上任之後,根本就不和張溫朝面,我行我素,視察各個郡。
等他把最大規模的叛亂撲滅,張溫和夏育才知道音信。
賞是一定要賞的,怎麼賞?
好在交州的勝利訊息接踵而至,汝南袁家栽了個跟頭,袁紹儘管在零陵太守的位置到任,並不被那些看笑話的人放在心上。
繼續留守在交州的世家們苦盡甘來,先前的中宿、四會、高要倒也罷了,福無雙至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