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山哥
第一章前世今生
漢光和三年辛巳月,歲在庚申。
自桓帝以來,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集團發生權力爭奪。
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黨錮之禍,前後共發生過兩次。
黨錮之禍最終後果就是豪族誅殺宦官,以結束長期宦官專權結束。
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並認為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
話說潁川郡,這裡是大禹的故鄉,翻開華夏曆史第一頁,我們還會發現,潁川郡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此處民風淳樸,看往來之人,雖是街井小民,卻也是謙恭有禮,一派斯文。
潁川郡多是山地,所以潁川書院是倚山而建的,黨錮之禍中有不少名人都在這裡教書育人。
書院坐落在城郊,原本是潁川豪門荀氏的一座別莊,書院成立後就被捐出來做學堂。
赫赫有名的潁川書院,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燙金的匾額,沒有黃銅的獸面門環。
低矮的圍牆刷得雪白,一扉顯然年深日久的木門開啟著。
正門的上方掛著一塊黑漆紅字木匾,上面書著大大的四個字:潁川書院,落款:司馬德操。
字型遒勁有力,紅與黑相映,紅如鮮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沉穩而凝重。
進入大門,走過青石板路,正對著是一間大屋,屋宇方正,青磚砌就。
上有雕花瓦當,屋中央是一個大大的香案,香案後懸著孔夫子的畫像。
黃銅香爐中插著幾枝香,嫋嫋香菸緩緩上升,漸漸散開。
穿過旁門,就是讀書的地方,矮几上滿滿都是書卷,坐墊分散四周。
造型精美的古琴擺放一邊,一個半大青年,雙眼微閉,手指輕輕撥動,琴聲悠遠。
旁邊幾個人或坐或立,神情和彈琴人差不多。除了琴聲,房子裡一片靜寂。
剛開始的時候,琴聲空遠,有高山之意。良久,只見青年手指撥弄不停,似潺潺流水。
隨著最後一個音符彈完,他眼睛微睜,打量著房間裡的聽琴者們。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個約莫十七八歲的青年輕輕鼓掌:“古之伯牙子期不外如是。”
“文若兄過獎!”半大青年微微擺手:“雲貽笑大方。”
“子龍實在矯情!”另一個華服青年呵呵一笑:“文若可是很少夸人的,就是當年元常和公達,也沒聽他有類似的言語。”
還有一個青年雙手抱劍,眼光爍爍地盯著子龍,不發一眼。
“大兄,我聽了半天,都不明白子龍大哥究竟彈的啥。”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一直故作老成,終於忍不住請教屋子裡年齡最大的人。
這青年一身粗布衣服,洗得泛白。
他右手在不長的鬍鬚上摸了兩下,左手撫了撫小孩兒的頭頂:“奉孝,子龍剛才彈奏的是古曲高山流水。”
看他不明白,青年解釋道:“這首曲子是彈給知音聽的!”
知音?!小孩兒驚得差點兒跳了起來,我也算是知音了?
他叫郭嘉,身邊的貧寒青年是戲志才。抱著劍的為徐庶,華服的陳群和最先開口的荀彧。而操琴的則是本書的主人公趙雲趙子龍。
來到這個時代十四年,虛歲十五歲,現代青年趙子龍完全融入漢末。
他本是北大考古專業的博士後,穿越前一直在做三國將領趙雲的研究課題而放棄了不少優厚工作。
在民俗中,我們知道孩子的名字不能取得太大,以免承受不起過早夭折。
要不然,李世民、趙匡胤、曹操滿天飛,天知道世界上會出現多少古代名人的名字。
或許是真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大好青年趙子龍,家人都無端橫死,小屁孩時就被送到孤兒院。
趙子龍的家鄉正、定,是三國時期著名將領趙雲的出生地,也是習大大執政起步的地方。
這個縣說實話在教育上乏善可陳,和東邊的衡、水比起來不值一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趙子龍從小學起比任何人都刻苦,展現出學習上的恐怖天賦。
鄉里、縣裡、市裡、省裡甚至國家級的考試,從來沒有拿過第二名。
就連高考,也力壓高大上的衡、水學子十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