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谷。
不過,這個林一看著年輕,卻透著處世的圓滑與應變的老辣!
畢亢沉吟了片刻,說道:“不知老弟所傳的又是何等高明的神通,竟如此的緊迫,便是拜祭先祖都等不及……”
此番話語中,透著畢亢心頭的不滿。他認定林一的舉動,是推搪敷衍之意。那兄弟倆才將出關,為何又閉門不出,這不是成心在迴避拜祭之禮嗎?要知道此前有言在先,豈能出爾反爾呢!他在兩丈外緩緩坐下,神色莫名。
林一不假思索地輕鬆答道:“我有一套四象令訣,對於常人用處不大,而對於天生神獸來說,卻如虎添翼……”四象令訣,絕非尋常,而是難以四令合一併融會體悟。強大的‘寂滅’神通便緣由於此,其用處可見一斑。
畢亢神色一動,轉而又問:“閉關稍有耽擱,或將錯過魔城之行,老弟莫非無意於此……”
林一沒有應聲,擺出一個洗耳恭聽的架勢。
畢亢搖頭笑了笑了,接著說道:“你我如今算得上是一家人,倒也不必隱瞞……”他手扶長鬚,緩了一下,接著說道:“魔城之行,事關重大。那九天塔之中,藏著《三皇經》的隱秘……”見林一好似不為所動,其遲疑了下,又道:“據傳,仙皇帝奎曾以道境、本源、無極三境,分別開創出三部經書,又名《三皇經》。家師與玄霄魔皇登門討教,誰料帝奎卻不肯輕易分享,只道是秩序天定……”
林一神色如舊,卻暗暗心念轉動。想要從這個畢亢的口中有所獲悉並不容易,前提是要成為一家人。他此時所言,倒是與龍梵的遺言相吻合。帝奎仙皇沒有交出《三皇經》,倒是並不意外。而所謂的秩序天定,有何深意?道境與本源之法,應該不難猜測。而無極境,又作何解,莫非已超出了羅天三境?還有……
“家師與玄霄自然是不願罷休,雙雙逼迫帝奎交出經書。帝奎窮於無奈,便與兩人前往混沌論道鬥法。而他在臨行之前,順道走了一趟中天城的九天塔,並留下了一段話:萬法出九天,只待有緣人……”畢亢話到此處,語氣一轉,笑著又道:“於是乎,後人堅信九天塔中藏有經文。老弟不會對此毫無興趣吧……”
這個畢亢欲言又止,卻又明知故問。誰會對《三皇經》沒有興趣呢?而林某人所關注的並非僅僅於此。
林一衝著不遠處的畢亢拱了拱手,正色道:“只求道兄信我,來日必將同進同退!而尚不知《三皇經》的玄妙所在,以及三皇論道的後續如何,還請教我……”他問話之前,加了一句承諾。你有誠意,我有擔待!
畢亢的笑容變得輕鬆起來。他或許等的就是林一的這句話,又或是在等待一個推心置腹的時機。
不經患難,素昧平生,只為要留住老龍與虎頭,便不管不顧地刻意結交,也太小瞧了一位成名已久的妖尊!
畢亢點了點頭,神色變得悠遠起來,緩聲說道:“據傳,只須體悟《三皇經》之精髓要旨,便可突破洞天三境。而一旦三經在手,修至先天五太亦並非難事。不過……”
林一靜坐依然,好似在打量著山谷的風景,而畢亢的話語聲卻是一字不差地落在耳中。他眉梢聳動,默默忖思。並不陌生的先天五太,莫非就是羅天之後的五重境界?若真如此,那天道之遠,可謂永無盡頭!而恰是因為《三皇經》有此神奇之處,才會讓妖皇與魔皇念念不忘。於是三皇混沌論道之說,又加了一個鬥法。不用多想,三人之間定是動了手……
畢亢接著說道:“不過,三位高人外出論道,卻久久未見迴轉。妖荒與魔荒前往千荒要人,對方則是聲稱仙皇已遭致暗算。三家相爭不下,免不了一場廝殺。直至仙皇門下逃出了洪荒,此事才算作罷。誰料家師與魔皇在多年後現身,各自閉關不出……”他手扶長鬚,沉吟又道:“那一年,家師突然要離開妖荒。他沒有驚動任何人,只給我與角霸簡短道了別。他說他與玄霄都沒有得到《三皇經》,卻從帝奎的口中有所領悟。而他走後,再沒回來。後來傳聞玄霄也沒了下落……”
蛟季與玄霄的領悟,便是來源於《三皇經》的九轉之法。妖皇與魔皇的下落成謎,而仙皇的生死真相,亦將隨之歸於莫測的混沌之中!
畢亢雙掌一合,又將話頭拐了回來,不無感慨道:“總而言之,九天塔乃是我等逾越洞天的最後機緣所在。老弟豈能不為之心動呢……”他涉古論今說了半晌,無外乎要顯示一番由衷的誠意!
是啊!九天塔內有《三皇經》,誰又能不為之心動呢!
林一猶在回味著畢亢所說的話語,心緒如濤。妖荒與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