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在此逝去的老軍,董卓軍上下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士氣更振。
先不說康鵬在虎牢關下假惺惺的收買軍心,鼓舞士氣,但說兗州的情況,董卓軍兵發中原,首當其衝的就是陳留郡,陳留太守棗祗是曹操舊屬,卻是康鵬親手提拔,並任命為陳留太守的,現在康鵬要去消滅曹操了,立場最為難的人就非棗祗莫屬了。在康鵬率領的大軍抵達虎牢關下的同一時間,身在陳留的棗祗就同時收到兩封書信,一封是康鵬的親筆,要他看清天下大勢,不要再站錯位置;另一封則是曹操的親筆書信,在信上,曹操並沒有向棗祗要求什麼,只是向老朋友一樣問侯棗祗的飲食起居,並詢問棗祗最近的身體情況,最後曹操才提醒棗祗一件事,他所任職的陳留太守是大漢官員,不是康鵬的官員。經過黃河決口洪水氾濫的危害後,人口大量減少的陳留沒有多少兵力,不到三千計程車兵在董卓軍雍州軍團和冀州軍團包夾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在棗祗接任陳留太守後,大力發展農業,陳留糧食頗為充足,董卓軍取得陳留,可以稍微減輕後勤壓力;如果曹操軍取得陳留,卻可以暫時緩解軍糧匱乏的燃眉之急,可以說,棗祗的立場問題,直接關係到曹操能否有抵抗董卓軍機會。
當夜三更時分,夜深人靜,陳留城中一片靜悄悄的,只有棗祗的書房中還有一盞孤燈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頭髮已經花白了大半的棗祗孤零零的坐在枯燈下,在他面前的桌上,放著曹操和康鵬的兩封書信,棗祗時而拿起康鵬的信,時而拿起曹操的信,不斷變換,手上的汗水己將兩封書信浸透,但棗祗仍然無法取決。
書房門悄悄推開,棗祗的一名老家人端著熱水進來,輕聲對棗祗說道:“老爺,三更了,你快休息吧,四更你還要處理公務。”棗祗不答話,仿若不覺,那老家人又說道:“老爺,你不要操心了,今天康王派來的信使說得很清楚,只要你把開城迎接康王,將來你仍然是陳留太守,還賜封許田侯,是大王親手提拔你的,又讓文華侯治好了你的病,對你有再造之恩,你倒向康王,天下沒有人會說你什麼。”
又過了良久,棗祗方才低聲說道:“可是魏王對我的知遇之恩呢?沒有魏王從農田中提拔我為親信,讓我走上仕途的第一步,我那有今天?十年前,魏王對我推食食之,解衣衣之,種種情景彷彿在目,我忘不了啊。”那老家人不說話了,他跟隨棗祗多年,無比清楚棗祗的性格,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
油燈閃爍,直至天明,當雞叫三道時,棗祗方才沉重的走出書房門,棗祗的手下這才驚訝的發現,棗祗那花白的頭髮,在一夜之間,已經變成滿頭銀白,看不到半根黑髮。棗祗並沒有理會部下關心的詢問,而是淡淡的下令道:“傳令下去,將陳留城全部糧食集中,裝車送往東郡。”
“大人,你瘋了嗎?”一名小吏驚叫道:“你叛投魏王,還把陳留城的糧食送給魏王,康王的軍隊來了,你全家都活不了!”
“我是大漢官員,魏王手中拿有萬歲血詔,替萬歲監管天下,我送糧食給魏王,並不是叛逃,而是棄暗投明。”棗祗平靜的回答道:“照令行事,康王的軍隊來了,有什麼事我一力擔當。”
正午時分,陳留城大約三萬石的糧食裝車完畢,棗祗只在城中留下數百軍隊,就讓他的親弟弟棗殛率領陳留最後的三千士兵送往東郡,棗祗親自送出十里後方才回城,陳留城中已經一片慌亂,到處都可以看到四散逃命的陳留百姓,都說棗祗叛變在這時候叛變當世第一殺人魔王董卓,在董卓軍來的時候,肯定會把陳留城殺得雞犬不留,也有百姓朝棗祗丟石頭,棗祗儘管被砸得頭破血流,仍然一言不發。
半個時辰後,棗祗對屬下交代了最後的命令——當康鵬的大軍到陳留城下時,立即開城投降,不得抵抗。然後棗祗孤身一人回到後堂,先殺死兩名親身兒女,又殺死妻子,最後棗祗留下向康鵬認罪的遺書,自縊而死。第二天,棗祗之弟棗殛在烏巢南面,將糧食移交給了前來接應的曹操軍,然後棗殛也自刎而死。
對於棗祗的臨陣倒戈,大大出乎康鵬的預料,過於低估曹操凝聚力的康鵬憤怒之餘,又不得不佩服棗祗的忠義,好在棗祗給曹操送去的糧食並不多,三萬石糧食,還不夠曹操軍使用半個月,何況曹操統治下的青州民間比軍中更缺糧,這三萬石糧食,最多隻能讓曹操軍多堅持十幾天,根本解決不了關鍵問題。
正如康鵬估計的那樣,曹操在接到棗祗捨命救助的三萬石的糧食後,形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冀州大戰,兩條被康鵬壓抑多年的猛虎張遼和徐晃發威,八萬曹操軍活著逃過黃河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