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並不代表約亨不能和自己的表弟在見面時拉拉關係,如果尼古拉能表示希望德國和俄國達成一致。那麼和羅拔諾夫的談判的難度就會小得多。
聖彼得堡,自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至此以來,這裡一直都是俄羅斯帝國的中心,彼得大帝遷都至此,也顯示了俄羅斯一直渴望獲得出海口的野心。
波羅的海艦隊也是俄國此時實力最為強大的艦隊,在基爾運河開通之前,德國海軍還不得不分兵,來應對來自波羅的海艦隊的壓力,而這個問題,在1900年以前將會一直持續。
德國別看在約亨的干涉下。德國海軍現在的實力遠比歷史上強,但是看看俄國人的擴軍速度,約亨也不得不承認,海軍現在有些力不從心。
1884…1892年,俄國人開工了4艘葉卡捷琳娜級戰列艦。1887年…1889年開工了2艘亞歷山大級戰列艦。
而同時期德國人僅建造了2艘奧爾登堡級戰列艦和2艘大選帝侯級戰列艦,現在兩艘奧爾登堡級雖然還停留在德國港口,但是卻已經不是德國戰艦了。
接著1889…1894年,俄國人又開工建造了十二使徒、甘古特、納瓦林、三聖徒、偉大西索伊共5艘戰列艦,而德國人只有4艘勃蘭登堡級。
在接下去的1895…1900年,俄國人又要開工3艘彼得巴普洛夫斯克級,1艘羅斯季斯拉夫號、3艘佩列斯維特級共7艘戰列艦。
而德國海軍部的計劃僅為5艘勃蘭登堡級升級版。也難怪蒙茨每天喊著海軍經費不夠了。
而如此強大的海軍艦隊讓德國如芒在背,德國曆史上對遠征的俄羅斯海軍提供煤炭,沿途提供後勤保障可不僅僅是為了拉攏俄國,很大程度上還是希望把這個就頂在自己背上的強大艦隊趕緊送走。
而又有誰能想到這樣一支不可一世的龐大艦隊會在遠東折戟沉沙呢。
為了給德國海軍在未來的10年中減少的負擔,約亨到是希望俄國人在得到旅順後,能夠將一部分艦艇送到遠東去。一方面加強遠東艦隊的實力,增大日本人的壓力。另一方面別讓他們每天停在德國人的眼皮子底下給德國海軍添堵。
就在約亨坐在馬車上胡思亂想之際,他抵達了自己的下榻地,冬宮。
冬宮坐落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是象徵著俄羅斯帝國君權的雄偉皇宮。它由義大利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
和約亨見過的德國夏洛騰堡宮、奧地利美泉宮、英國白金漢宮不同,冬宮給人的感覺就像這個俄羅斯帝國一樣,龐大、空曠、冷硬。
進入東宮內部,雖然裝飾的十分的奢侈和豪華,但是內部空間的龐大讓這種奢侈不僅沒有顯得俗氣,反而有著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彰顯著俄羅斯帝國的強大和富有。
至少現在,俄羅斯帝國還是那個西歐談之色變的歐洲壓路機。
在冬宮裝飾豪華的客房內休息了幾個小時,隨後接到了與尼古拉一起共進晚餐的邀請。在晚餐時,約亨見到了這個俄羅斯帝國的實際掌控者。
歷史對約亨的這個表弟的評價是“平庸”,尼古拉二世作為君主完全依靠自己所任命的官員,而完全讓自己與外界隔絕。而任命的官員們中大多是阿諛奉承之輩,實際有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而且相信君權神授的尼古拉二世也從來不重視民眾,認為自己的權力乃是天賜,不需要在乎底層人民的感受,因此在其統治時期,對於人民的訴求和抗議基本上都實行血腥鎮壓。
但是這樣的尼古拉二世卻不是一個殺伐果斷的君主,耳根子相當軟的尼古拉二世在外交、行政上優柔寡斷,態度搖擺不定,他的大臣們對他的影響極大。
而且尼古拉二世也是一個對自己相信或者抱有好感的人十分信任和縱容的人,這一點倒是可以拉近德俄關係的切入點。
“十分感謝你的到來,約亨表哥,沒有第一時間來迎接你,十分抱歉。”年輕的尼古拉略顯消瘦,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神情平和,表現儒雅,和約亨自己的老大威廉二世那眉宇間散發出來的尖銳和高傲截然不同,很能讓人心生好感。
“很高興見到你,尼基表弟,對亞歷山大叔叔的離開我很遺憾,我的父親也很難過,他讓我向你轉達問候。我看你的神色有些疲倦,雖然我能想象你現在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不過還是要注意休息。”約亨自然也願意和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打好關係。
“謝謝你的關心,也感謝腓特烈叔叔的問候,祝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