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行動是履行施萊徹爾與希特勒的協議。6 月4 日,他解散了國會,決定在7 月31日舉行新選舉。在多疑的納粹'165' 黨催促了幾次後,他在6 月15日取消了對沖鋒隊的禁令。接著馬上發生了甚至德國在過去也從未有過的一陣政治暴行和謀殺的浪潮。衝鋒隊員湧到街上去尋釁鬧事,他們的挑戰常常受到應戰,特別是受到共產黨的應戰。僅僅在普魯士一邦,從6 月1 日到20日,街頭就發生了461 起鬥毆,死了82人,重傷400 人。在7 月間,在毆鬥中死亡的共有86人,其中38人是納粹黨人,30人是共產黨人。
7 月10日星期日這一天,街頭被毆致死者有18人,下一個星期日,納粹黨人在警察保護下,在漢堡工人階級郊區阿爾託那舉行遊行,當時被打死的有19人,受傷的285 人。內戰越來越惡化,各方面都要求男爵內閣設法制止這場內戰。除了納粹黨和共產黨以外,所有各黨派都要求政府採取行動來恢復秩序。
對此,巴本做了兩件事情作為答覆。他禁止各黨派在7 月31日選舉前14天內舉行遊行。其次,他採取了一個步驟,其目的不僅要撫慰納粹黨人,而且要摧毀民主共和國殘餘的支柱之一。他在7 月20日撤除了普魯士政府,自任為普魯士國家長官。這是走向他企圖在整個德國建立的那種極權主義政府的一個大膽步驟。巴本的藉口是,阿爾託那暴亂證明普魯士政府無力維持治安。他並且根據施萊徹爾臨時拼湊的“證據”,指責普魯士當局與共產黨人共謀。當社會民主黨的部長們表示除非使用武力就拒絕離職的時候,巴本就很樂意地使用了武力。
柏林宣佈了戒嚴令,當地的國防軍司令馮·倫斯德將軍派了一箇中尉和十幾個士兵,去進行了一些必要的逮捕。這件事情沒有逃過取得聯邦政權的右派人物的注意,也沒有逃過希特勒的注意。現在已不再有必要擔心左派勢力或者甚至民主的中間派勢力會對推翻民主制度的嘗試進行認真的抵抗了。
1920年時,一次總罷工曾拯救了共和國,使之免於推翻。現在工會領袖和社會民主黨人中間又討論了這樣一種措施,但是結果卻認為太危險而被放棄了。因此,巴本把合乎憲法的普魯士政府撤換以後,給魏瑪共和國的棺材又釘上了一個釘子。而這一次只用了一個班計程車兵就做到了——他就是這樣吹噓的。
至於希特勒和他的助手們,決心要推翻的不僅是共和國,而且還有巴本和他的男爵們。戈培爾在他6 月5 日的日記中表示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儘早同這個資產階級過渡政府脫離關係。”巴本在6 月9 日第一次會見希特勒,當時這個納粹黨領袖告訴他:“我認為你的內閣只是一種暫時的解決辦法,我將繼續努力使我的'166'黨成為全國最大的政黨。到了那個時候,總理一職就非我莫屬了。”7 月31日的國會選舉是德國在5 個月以內舉行的第三次全國性選舉。但是納粹黨人非但對這種緊張的競選活動一點也不感到厭倦,反而比往常更加狂熱和賣力地投了進去。儘管希特勒向興登堡保證,納粹黨將支援巴本政府,戈培爾卻對內政部長進行了尖銳的攻擊,而且早在7 月9 日,希特勒就去見了施萊徹爾,對政府的各項政策表示極為不滿。從希特勒公開出現場合的群眾人數來看,顯然,納粹黨的勢力有了增長。在7月27 日那天,他就在勃蘭登堡向6 萬人講了話,接著在波茨坦向幾乎同樣多的人講了話,晚上又在柏林格魯納瓦爾德大運動場向12萬人講了話,場外還有10萬人從擴音器聽了他的講話。
在7 月31日的選舉中,國家社會黨取得了大勝,一共獲得1374。5萬張選票,在國會中佔230 席,輕而易舉地成了國會中的第一大黨,雖然在608 個席位的國會中,仍遠遠不足構成多數。社會民主黨無疑是由於他們的領袖在普魯士的膽小怕事的表現,喪失了10個席位,只有133 個席位。工人階級轉向共產黨一邊,他們增加了12個席位,在國會中共佔89個席位,成了第三大黨。天主教中央黨也稍許增加了力量,從68個席位增加到73個席位,但其他中產階級政黨,甚至休根堡的德意志民族黨——在選舉中支援巴本的唯一政黨——卻居極少數地位。顯然,除了天主教徒以外,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都轉向了納粹黨。
8 月2 日,希特勒在慕尼黑附近的特格恩西湖同他黨內的領袖們開會,估計他的勝利,自從兩年前上一次國會選舉以來,國家社會黨增加了700 萬張選票,在國會中的代表從107 人增加到230 人。而如果從1928年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