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芬蘭也堅決不願接受俄國的任何擔保。這種態度,照德國外交部檔案後來的透露,是由於德國悍然威脅要是它們的決心動搖的話,就要對它們採取報復。

在這種僵局之下,莫洛托夫在6 月初建議英國派外交大臣到莫斯科來參加談判。顯然,在俄國人看來,這樣不但有助於打破僵局,而且將表明英國是有誠意要同俄國達成協議的。哈利法克斯勳爵不願意去。安東尼·艾登' 他至少是前任外交大臣'表示願意代他前去,可是張伯倫拒絕了他的建議。後來決定派外交部一位能幹的職業外交官威廉·斯特蘭去。斯特蘭曾在莫斯科英國大使館任職而且能講俄語,但是在國內外都並不知名。派這樣一'496' 個低階的人物去領導這樣重要的一個代表團,而且是去同莫洛托夫和斯大林直接談判,這對俄國人說來是一個訊號——他們後來這麼說——表明張伯倫仍然沒有嚴肅認真地看待同蘇聯建立同盟來制止希特勒這樣一件事情。斯特蘭在6 月14日到達莫斯科。但是,雖然他和法國代表一起同莫洛托夫會談了11次,他的出場對英蘇談判的進展並沒有多大影響。半個月以後,俄國的猜疑和憤懣公開在《真理報》的一篇文章上表現了出來。那是安德烈·日丹諾夫寫的,題目叫做《英國和法國政府不想在平等的基礎上同蘇聯締結條約》。雖然日丹諾大自稱是“作為私人而不是代表蘇聯政府”寫的,但是他不但是政治局委員和最高蘇維埃外交委員會主席,而且,如舒倫堡在就此事向柏林所作的報告中所說的那樣,還是“斯大林的心腹之一,' 他的' 文章無疑是奉上面的命令寫的”。

在我看來' 日丹諾夫寫道' ,英國和法國政府似乎並不想努力達成一項蘇聯能接受的真正的協議,而只是想談論談論一項協議,以便向他們本國的輿論表明所謂蘇聯的不妥協態度,從而好同侵略者締結協定。今後幾天之內就將表明事實是不是如此。

斯大林對英國和法國的不信任以及他對西方盟國可能到最後像一年以前在慕尼黑那樣同希特勒作成一筆交易的猜疑,就這樣公諸於世而讓大家都來考慮。馮·德·舒倫堡大使在考慮了它以後,告訴柏林,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把談判可能的破裂歸咎於英國和法國”。

計劃進行總體戰

阿道夫·希特勒仍然還不肯來吞俄國的釣餌。也許這是因為整個6 月份他都在伯希特斯加登忙著監督一項工作:把夏末進攻波蘭的軍事計劃準備完畢。

到6 月15日,他就收到了馮·勃勞希契將軍關於陸軍對波蘭進行軍事行動的絕密計劃。這位陸軍總司令學著他主子的話說:“進行這一軍事行動的目的,是摧毀波蘭的武裝力量。政治領導上要求戰爭應當以沉重的突然打擊開始,而且迅速取得勝利。陸軍總司令部的打算是要用突然攻入波蘭領土的方法不讓波蘭軍隊進行通常的動員與集中,同時以西里西亞為一翼,以波麥臘尼亞—東'497' 普魯士為另一翼向同一中心發動進攻,殲滅大概集中在維斯杜拉河—那累夫河一線以西的波軍主力。”

為了實現他的計劃,勃勞希契成立了兩個集團軍——南路集團軍:由第八軍團、第十軍團、第十四軍團組成;北路集團軍:由第三軍團、第四軍團組成。南路集團軍由馮·倫斯德將軍指揮,將從西里西亞發動進攻,“以華沙為總方向,擊潰抗擊的波蘭軍隊,以儘可能強大的兵力盡速佔領維斯杜拉河兩岸的華沙,目標在於同北路集團軍合作,殲滅波蘭境內仍然在頑抗的波蘭軍隊”。北路集團軍的第一個任務是開啟走廊,“建立德國和東普魯士之間的聯絡”。各個集團軍所屬備軍團和空軍及海軍都有詳細具體的目標。勃勞希契說,在開戰的第一天,但澤就要被宣佈為德國領土,並且將由德國指揮下的地方力量把它拿下來。

同時釋出的一項補充命令規定,為執行“白色方案”而部署軍隊的命令將於8 月20日執行,“一切準備工作必須在那一天完成”一個星期以後,即6 月22日,凱特爾將軍向希特勒交上了一份“白色方案的初步時間表”。元首審閱以後表示“基本上”同意,但是“為了不致因徵召較通常數量為大的後備兵入伍而驚動群眾起見……在一切非軍事的機構、僱主或其他私人問到時,就告訴他們,這次徵兵是為了要進行秋季演習”。希特勒還規定,“為了安全的理由,陸軍總司令部所建議的在7月中把邊境一帶的醫院騰空的工作切勿進行”。

希特勒所計劃打的是總體戰,它不但要求軍事動員,而且要求國家全部資源總動員。為了統一排程這個規模龐大的工作,第二天'6月23日' 就在戈林主持下召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