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交易員外還要設定風控員,風控員完全獨立,並最好實現用軟體來實時監督每一個賬戶的交易情況,一旦有賬戶出現漏單、錯單、多下的單,可以立即提出解決。
期貨是怎麼誕生的?
期貨誕生在美國,由82位芝加哥商人發明。期貨的誕生和發展是為了規避農民和商人(現貨商和貿易商)的風險。
芝加哥很早就成為美國主要的糧食市場,更是美國大豆和玉米的主產區。但是在1848年之前,由於科技和交通的不便,糧食的供應、運輸和倉儲都存在不小的問題。在收穫季節,由於糧食大量集中上市,而糧商的囤積及運輸能力有限,因此無法購買農民手中所有的糧食,糧價就會下跌,很多糧食會腐爛掉或者被扔掉。而到了第二年的春季,當糧商需要大量向農民買糧食時,卻發現農民沒有足夠的糧食賣給他們。最終農民和糧商都損失慘重。
為了避免糧食價格的大起大落,降低農民及糧商在生產、交易、運輸、儲藏等方面的風險,1848年,82位芝加哥商人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開始玉米的期貨交易。他們用遠期合同方式,約定買賣雙方在將來的特定日期以特定價格交易糧食,從而大大降低了因價格波動而給農民及糧商帶來的損失。
由此我們看到,期貨的發明是為了現貨貿易服務的,期貨最初的功能是套期保值,至於商品定價權、價格發現、資產配置、投機生財等功能都是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在後期形成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原來蔣介石也做過期貨經紀人
1916年,孫中山先生為了籌集革命經費,向北洋政府提出在上海創辦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申請。北洋政府心有餘悸,對交易所也不得要領,沒有批准。
1918年左右,蔣介石在孫中山感染下,在張靜江的啟發下,組建“協進社”,組織虞洽卿、趙家藝、溫宗堯、聞蘭亭等人共同發起,向北洋政府提出創設“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申請”。
1919年日商在上海租界三馬路開辦了“取引所”( 即交易所)。蔣介石、虞洽卿便以抵制為由,要求北洋政府農商部迅速批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建立。1920年2月1日,終於在蔣介石、虞洽卿的努力爭取下,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宣告成立,虞洽卿任理事長。當時該交易所交易物品定為七種:有價證券、棉花、棉紗、布匹、金銀、糧食油類、皮毛(沒有全部上市)。
很快,這中國第一家交易所成為了投機者的樂園,而蔣介石則和陳果夫、戴季陶等成了交易所旗下經紀機構“恆泰號”的王牌經紀人。一開始,蔣介石透過買賣交易所的股票賺了不少,一年時間交易所的股票從30元左右最高漲到200多元。但隨著當時國內交易所的泛濫,投機的盛行,終於釀成了1921年末的“信交風潮”,蔣介石當然難逃厄運。
1922年,蔣介石結束在上海的投機生涯,奔赴廣州。
從國債“327風波”瞭解過度投機的危害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證券商自營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1993年10月25日,普通投資者可參與國債期貨交易。隨後,北京商品交易所也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至1995年初,全國已有14家交易所開設國債期貨品種。1994年,全國國債期貨市場總成交量達萬億元。
“327”國債是指1992年發行的三年期國債,1995年6月到期兌換。當時,在高通脹壓力下,銀行存款利率不斷提高,國家對發行的國債開始實行保值補貼。對保值補貼預期的高低,成了“327”國債期貨的多空分歧。
以上海萬國證券為首的機構在“327”國債期貨上作空,而以中經開為首的機構在此國債期貨品種上作多。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明確要對“327”國債貼息,中經開為首的多頭借利好乘機大打出手,但此時萬國證券的管金生已持有大量空單,不肯認輸。於是,在下午4時22分,管金生在短短的8分鐘之內,用大量透支交易的方式(他根本沒有足夠的保證金)丟擲大量的賣單,最後一筆竟達到730萬口(按照上交所的規定,國債期貨交易1口為2萬元面值的國債,730萬口的賣單為1460億元,而當時“327”國債總共有240億元),“327”國債期貨價格從元瞬間被打到元。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萬國證券由鉅虧16億轉為巨盈42億。
國債期貨“327風波”的直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