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
“佛宗弟子能過,我為什麼不能過?晨迦公主幼年信佛,但其後便入了天諭院修道,敬奉昊天,這也算你的佛宗同道?”
寧缺轉身望向黃衣老僧,說道:“你先前說規矩是活的,難道就是這個意思?我這一生未曾聽過這樣無恥的規矩,書院也不接受這個規矩。”
然後他繼續說道:規矩要守那大家一起守,你們爛柯寺裡的僧人我不理會,但只要是別寺之人,不管是白塔寺還是懸空寺,在我們沒有過橋之前都不能過。”
場間再次死寂一片。
曲妮瑪娣怨毒望向寧缺,寧缺就像是沒有看到一般,只是看著那方佛輦。
雖然他不再試圖冒險殺死那名懸空寺高僧,但依然警惕,與其讓對方先行上山,還不如讓對方停留在自己的視野裡,好作應對。
帷布里那道僧影揮了揮手,佛輦降了下來。
寧缺微微皺眉。
就在這時,石桌棋枰旁忽然響起那位南晉棋師震驚的喊聲。
這聲喊裡蘊藏著極為複雜的情緒,吃驚,憤怒,然後是痛惜。
就像是夫子當年在燕北山野裡看到某個鄉下廚子居然只用了三個時辰便敢把熊掌端出來給客人吃,又像是寧缺當年在梳碧湖畔看到同伴居然用了三刀才把一個馬賊的腦袋砍下來,而且砍的血肉模糊根本沒辦法計軍功換銀子。
“怎麼能落在這裡!你這個小姑娘到底會不會下棋!”
……
……
(抱歉,寫的艱難,最後又寫入神了,忘了時間,晚了些,看在這麼有羅嗦風格的章節名上,原諒我吧。第三章肯定會有,但不敢說時間了,呆會兒見。)
第三卷多事之秋第六十六章 棋枰之上有意思
第三卷多事之秋第六十六章棋枰之上有意思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網。
這個傳說與石頭無關,相傳數千年前,西陵神殿年號大治初年,瓦山還不叫瓦山,被叫做饅頭山的時候,有個叫王質的樵夫因為砍柴誤入深山,看到有幾名老僧在下棋,好奇上前觀看,發現棋盤之上廝殺極為慘烈,竟是入神忘了離開。
一名老僧看他痴醉模樣,遞給他一個饅頭,說來奇怪,王質吃掉那個饅頭之後,便再也沒有飢餓的感覺,坐在棋盤邊從晨時一直看到暮時。
暮色漸籠深山,樹下的那盤棋卻還沒有下完,那名先前贈他食物的老僧抬起頭來,看著王質說道:“如果再不走,你就沒有辦法離開了。”
王質依依不捨地站起身來,準備離開,然而當他拾起自己砍柴用的斧頭時,卻震驚地發現斧頭的木柄竟然已經腐爛成了灰塵,而當他走出群山,回到家鄉時,竟然發現當年的同齡人竟然都已經死去。
他這才明白,原來自己在樹下觀棋一日,人間已經百年。
這個傳說流傳甚廣,後來饅頭山變成了瓦山,而山中那間古寺,也因為這個傳說被世人稱為爛柯寺,竟漸漸變成了正式的寺名。
因為這個傳說,瓦山附近棋風極盛,無論士紳還是農夫,都自幼習棋,寧缺在山前小鎮上看到的那些黑白旗幟,便與這種風氣息息相關。
而爛柯寺更是因此而得名,寺中僧人自然精於此道,今日大青樹下石桌棋盤上的殘局,便是爛柯寺用以挑選有緣之人的手段,不用想便也知道極為艱深。
所以寧缺並沒有想過,桑桑能夠解開這局殘棋,只不過他沒有想到,桑桑似乎落的第一顆棋子便出了大錯,惹來那位南晉棋師無比惱火的喊叫。
南晉棋師的喊聲很大,態度非常糟糕,正在觀棋的修行者們自然怒目相向,心想此人居然敢對光明之女如此不敬,真應該送進幽閣裡關上百年。
修行者的目光,根本無法影響到這位南晉棋師,他強行掙脫同伴的手臂,衝到石桌前,帶著無盡痛惜和憤怒大聲嚷道:“這局殘棋雖然可破,但便是我也思考了半個時辰才找到思路,你這個女娃娃竟是想都不想便胡亂落子,真是瞎搞一氣,你到底會不會下棋?如果不會下,你這是在幹嘛?”
石桌旁的莫山山抬起頭來,望向這人,因為她的眼神不怎麼好,所以情思顯得有些惘然,說道:“我確實不擅長棋道,怎麼了?”
南晉棋師這才醒過神來,轉身望向那輛黑色馬車,左手指著石桌棋盤上新落下的那枚白色棋子,惱火說道:“你們唐人都是些直魯之輩,哪裡懂方寸間輾轉騰挪的藝術!你這丫頭連棋勢都不懂,亂放什麼子!這一放不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