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方言的專家,對霍英東的口音進行一番鑑定,最後判定他祖籍應是番禺。
霍氏在番禺是個大戶,在著名的黃埔軍校以南六七公里處,有一個村莊——練溪村,坐落在珠江河畔。據史書記載,練溪村於明朝萬曆年間建村。因村後有一條名為“白坭湧”的小河,這小河彎曲如虹,波光閃閃如銀練,故後人就把村落改名為“練溪村”。村中的民居多為磚木結構平房,聚落成為塊狀,只是近年村民富裕之後,才陸續改平房為樓宇。
練溪村就是霍英東的“根”。在村中,至今仍然儲存著一座不知建於何年何月的霍氏大宗祠。�前些年,在番禺縣境內,曾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番禺縣的霍氏家族乃西漢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後裔的一支;相傳明代初年,一位遠祖南下為官,來到廣東,然後開枝散葉,子孫定居番禺各鄉已有600多年了。
這樣說來,霍英東可是霍大將軍的後裔?
當一個人功成名就,在社會上聲名顯赫之後,往往會有人傳出這個人的遠祖原來是某位歷史名人,以“渲染”這個當今名人原來是名門之後。10年前,當赫赫有名的“世界船王”包玉剛(請參閱冷夏、曉笛合著的《世界船王——包玉剛傳》一書)榮歸家鄉浙江省寧波市時,內地也盛傳包玉剛原來就是宋代名臣、有“包青天”和“包公”之美名的包拯的後裔。當時,海外有不少人質疑:如此一說,缺乏依據,可能是出於政治考慮和經濟需要而牽強附會。經過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一番考證,最後證實這一說法並非虛言,包玉剛確為“包公”的後人。
言歸霍英東,說他是霍去病後裔,似乎缺乏足夠的史料依據。霍去病是中國歷史上最受人敬仰的青年將軍,他生於西漢初年的漢武帝時代。18歲時,他一馬當先,率領800騎兵突進匈奴營地幾百裡,大獲全勝。漢武帝劉徹以功論賞,封他為冠軍侯。爾後,霍去病在河西戰役中大勝匈奴軍隊,建立赫赫戰功。兩年後,霍去病又率10萬騎兵和幾十萬步兵,在漢北戰役中,給匈奴貴族以致命的打擊,出現了“匈奴遠遁,漠北無王庭”的局面,使國家更為統一。公元前117前,霍去病去世,年僅29歲。他死時,漢武帝還在祁連山造其冢像,以記其赫赫戰功。
霍去病卒時只有29歲,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曾有所出;既然無所出,那何來子孫,何來後裔南下為官,又何來後人散居番禺各鄉?由此可見,說霍英東是霍去病的後裔,應屬子虛烏有的無稽之談。
沒有鞋穿的窮孩子
我們無從考究,那些人何以要把霍英東和霍去病聯絡在一起?但是,可以肯定的 ,霍英東本人從來沒有想過要去附庸什麼古時的名人以炫耀自己的血統和身世——以他今日的地位和名望,也夠顯赫的了,根本不需要靠別人來顯耀自己。事實上,霍英東向來從不掩飾自己低微的身世,他時常向別人講述他苦難的童年……
在祖父那一輩,由於擁有大風帆船,故霍家的境況應該算是不錯的。但當霍英東來到這個世界時,霍家的處境已是相當困難的了。雖是水上人家,但霍家沒有自己的駁運船,他父親是租別人家的貨船從事駁運生意的。駁運貨物,本來收入就有限,加之要給船東一筆不小的租船費,故霍家入息甚微。好在水上人家除了吃飯餬口,基本上沒有什麼別的開支,所以還能馬馬虎虎地維持生活。
船,就是水上人家的房子;海,就是“疍家仔”生活的空間。所以,水上人家是甚少上岸上街的。可能是因為這樣,也可能是因為家裡窮,霍家人是從來不穿鞋的。長年累月,他們一家幾口人就是打著光腳,風裡來浪裡去。直到6歲的時候,霍英東仍然沒有穿過鞋。這個沒有鞋穿的窮孩子,就在那個小艇上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的一切,有些已變得很模糊,但有這樣一件事,至今仍然很清晰地留在霍英東的記憶中——有一年大年初一,霍家也和所有的水上人家一樣歇業過年。霍家雖然窮,但過年過節還是要給小孩子添件新衣裳的;至於鞋子呢,那就免了——因為春節他們也是在船上過的。不過,那天,難得一閒的霍父心血來潮,說要到街上逛逛。對於水上人家來說,市井坊間可是另一個世界。可能是為了“入鄉隨俗”,霍母特意買來一雙新鞋子,給霍耀容穿上。霍父穿上鞋子,覺得很彆扭,渾身不自在,而霍家大大小小也像看馬戲一樣,盯著父親評頭論足,噓笑一場。霍耀容還是穿著新鞋子上岸去了。在街上游來蕩去幾圈後,肚子餓了,就進入一間小食店。他把鞋子一脫,光著雙足蹲在板凳上。一碟米粉端上來,霍耀容大大咧咧吃完,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