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的重要一環。第二年糧食就獲得了豐收。第三年的情況看上去更好,五億飢腸轆轆的鄉下人在這一年裡足足多吃掉一百七十五億公斤糧食,某些地方甚至有了存糧。孩子不再號哭,老人不再哀嘆,男人的臉上開始有了一點點血色,女人們又開始放開肚皮,在那兩年裡生了四千二百五十四萬九千七百四十個孩子。窮人們把共產黨當作普度眾生的活菩薩。數萬名工作隊員走在鄉下的時候,每一個人身後都會有一群衣衫襤褸的男女老少跑來跑去,真有一呼百應的力量。你若說地主還想著“變天”,他就恨不得把地主撕成碎片;你若說新的富農已經出現,窮人又要賣房賣地再次成為窮光蛋,他就會氣得周身顫抖;你若說大家把土地耕牛犁耙鋤頭都歸到一起,組成互助小組,力量更大,收穫更多,他就會激動不已,欣喜若狂,並且相信這是惟一的希望。其意氣風發同仇敵愾的精神力量,使耳聞目睹的人無不為之感動。不過,若單純以數量來衡量,這時候全國的農業初級合作社僅為三百個,半年後約三千個,又一年後也即1953年的冬季,為一萬四千個。這種情況可以證明,儘管毛澤東在精神上強硬地堅持以合作化去動搖私有制的基礎,但是,遲至1953年冬季,他還沒有急於來發動這件事情。依照他的本來計劃,社會主義的高潮還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才會到來。

但是,計劃與實際常常不能相符。這一年的冬季,一個重大事件逼得黨的領袖們幾乎是一致採取了加快合作化的步驟。新的決議力促農民將原來的互助組合並,以形成更大規模。新組織的要旨,已經不再是親戚鄰里間的換工合作,換句話講,不是“互助組”,而是要將每家土地作為股份聯合在一起,人力亦組成集體,統一耕種,土地上的收穫則由農家依據勞動優劣和土地農具的多少來分配,即史家所說“初級社”。黨的官員和報紙的編輯喋喋不休地告訴農民,只有這樣才能一勞永逸地不再兩極分化和共同富裕。就一般的邏輯來說,這樣的解釋並不為錯,可是,按照胡繩在三十六年以後的說法,當時改變中國農村時間程序的直接原因,並不是在這個地方。他說,“問題是從工業化引起的”。

歷史學家常用意識形態的原因來解釋鄉村公社化的程序,似乎很少注意到利害的機緣。事實上不論多麼理想主義的政權,都無法離開物質的基礎。這在共產黨開國初年、政權尚未穩定的時候,更有其客觀的必要。國內永珍更新,連續幾年沒有戰事,工業漸漸繁榮,城市人口膨脹,政權機構亦迅速地擴充起來,第一個五年計劃也將大範圍地展開。然而情形並不樂觀,因為所有的輝煌都不會離開一個東西,這就是農民生產的糧食。如果沒有了糧食,人的生存都會失去根基,政權亦將成為一座空中樓閣。可是現在偏偏就為糧食的匱乏所困擾。

依照鄉下收穫的時令,城裡糧食的收支以夏季為一個週期的起止。眼前這個週期裡面,政府從農民手裡收進的糧食雖然增長了百分之八點九,可是城裡人的消耗卻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一點六,這就難免使糧食收支形成巨大的赤字,唯有以庫存相抵。到了1953年的夏季,國庫存糧已所剩無幾,即使政府號召厲行節約,也只夠城裡人維持兩個月。田間小麥的收成雖未最後確知,但長江流域洪水之大,為百年來僅見,夏糧的減產已成定局。這情況由糧食部在6月2日呈遞中央,經濟專家和各省書記齊集京城會商對策,結果無人不能體恤“形勢嚴峻,難以為繼”。 txt小說上傳分享

照過去方針辦(5)

毛澤東傳話要他的下級陳雲去想辦法。陳雲為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此時正拖著多病之身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休息。於是,事情轉由薄一波帶著幾位管理糧食的官員去完成。就在這些官員煞費苦心想方設法的時候,告急的報告又接二連三地呈來。事情果如糧食部的報告所預料,京津二市原本需要七億五千萬公斤小麥,可是隻能收到五億公斤,城裡人在三個月內把這些糧食買去一半,卻要用另外的一半來維持八個月的生計。9月4日,令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私商得悉政府的艱難,群聚起來火上澆油,在兩個小時裡把市場上的糧食統統買去,囤積居奇,接著又蜂擁徐州搶購黃豆。一個叫做王雨農的人,獨自買去二十五萬公斤。又幾天後,江西市面上的稻穀也被一掃而光。情勢如箭在弦上,混亂一觸即發。北京情急火燎地電告東北,需二十一億公斤糧食入關。東北三省向有“糧倉”之譽,照理將糧食運抵京城救急不應成為問題,可是現在他們卻說只能運來七億公斤,而且不知何時才能啟程。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陳雲再也沒有養病的閒情。他回到北京,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