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太郎說:“如果能在1000米外擊穿美國m4型戰車的正面裝甲,那麼陸軍方面應該是沒有問題了……明年應當可以執行南下澳大利亞的作戰。如果陸海軍能夠通力合作,帝國又可以大大的開疆闢土了。”
“首相閣下,陸軍沒有問題。”杉山元嘿嘿笑道,“已經和三菱公司還有大阪兵工廠的工程師討論過了,用15噸的97式中戰車肯定能改出比‘黃鼠狼’更好的殲擊戰車。具體的設計工作年內就可以完成,昭和18年6月底前可以完成300…500臺車輛的改裝。現在只需要從德國進口幾百門kwk40型75mm戰車炮就行了。”
德國人用9。5噸的38t和7。2噸的2號都能改出“黃鼠狼”,日本人用15噸的97式去改自然沒有困難了。不過日本現在沒有合適的75mm火炮,只能先進口德國的kwk40型,然後再進行仿製。
“不過生產97式殲擊戰車總是權宜之計,”東條英機說,“對虎式坦克的研究還需加快,要儘快吃透虎式的技術,然後再以虎式為基礎,開發出世界第一的重型戰車!”
“哈伊!”杉山元眉開眼笑,大聲應答。
日本人向來喜歡“世界第一”的東西,現在海軍有“大和”級這種世界第一戰艦。陸軍又豈能落後?怎麼也得造出世界第一戰車吧?
實際上,在引進虎式坦克之前,日本陸軍已經在開發100噸級的超重型坦克了。不過這種代號為“百式”的重型坦克因為步子跨得太大,腦洞同樣也太大,根本沒有實用的可能,只能算是一個科研專案。這也是日本陸軍想要引進虎式坦克的目的,有了虎式作為基礎,日本要開發出“世界第一”的坦克也就容易多了。
東條英機又笑著衝海軍大臣島田點點頭,“島田君,18年下半年發動進攻澳大利亞的終極作戰,你看有把握嗎?”
澳大利亞現在是日本帝國南下的終點!在夏威夷作戰後就提上議事日程了。
不過那時日本皇軍要攻打的地方太多,而且夏威夷作戰以及稍後進行的一系列南下作戰的燃料消耗太大,幾乎讓吳軍港的油庫見了底。
另外,南下澳大利亞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穩紮穩打的過程。
首先是拿下俾斯麥群島和索羅門群島主要島嶼的控制權,進而掌控俾斯麥海、所羅門海以及珊瑚海。然後再拔出美澳軍隊在新幾內亞島上的重要據點莫爾茲比港。而在控制了索羅門群島和莫爾茲比港之後,通往澳大利亞的門戶就完全被日本掌握了。之後實行澳大利亞上陸作戰也就成為可能了。
而現在,日軍已經牢牢控制了俾斯麥群島,還在新不列顛島上的拉包爾大興土木,準備將之建成日本在南太平洋的大據點。日本陸軍第8方面軍和海軍東南方面艦隊現在都駐紮在那裡。
至於索羅門群島,現在也基本被日本控制。這個時空美國丟了夏威夷,又在大西洋上被德國海軍一頓暴打,根本無力去和日本爭奪瓜達卡納爾島。所以圖拉吉島、瓜達卡納爾島等索羅門群島的重要島嶼也被日軍控制。
而美軍在南太平洋上的前沿據點則在瓜島東南500多海里的聖埃斯皮裡圖島(屬於萬那杜)和聖埃斯皮裡圖島附近的新喀里多尼亞島。這兩座大島加上澳大利亞東海岸羅克漢普頓、格拉德斯通、唐斯維、凱恩斯,還有澳洲大陸東北端的約克角,以及莫爾茲比港,共同構成了美澳軍隊在澳大利亞東部的防線。
如果日本海軍能攻破這道防線,戰爭就要在澳洲大陸上打了!
不過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在東條英機問他有沒有把握的時候,眉頭卻是皺起來的。
“首相閣下,”島田繁太郎說,“如果要在18年下半年發動澳洲作戰,海軍的確有些困難。如果能把南下澳洲的時間提前到年內,海軍的把握則更大一些。”
“哦?這是為什麼?”
島田搖搖頭說:“因為海軍目前所倚仗的零式戰鬥機正在日益喪失先進性,而後繼機型‘14試戰鬥機’不大成功。”
“14試戰鬥機”就是後來的“雷電”戰鬥機,是堀越二郎(零式的設計師)設計的零式後繼機。但是這款飛機卻遠遠不如零式那樣成功,除了俯衝效能較好、防禦能力較好,火力強大,可以安裝大功率發動機之外,就無法和零式相比了。而且在試飛中還發現這種飛機的驅動軸容易斷裂,可靠性也很成問題。
“14試戰鬥機”不成功的情況,東條英機也有所耳聞。實際上日本陸軍的二式戰鬥機(鍾馗)同樣無法讓人滿意,現在不得不一邊開發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