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沒有石油這個讓人暴富的黑金,那麼掌握了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阿拉伯社會復興黨是完全有可能把阿拉伯半島統一起來的,一幫沙漠部族國家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而阿拉伯人也將擁有一個強大團結的現代化國家。
可惜,石油在波斯灣的大量發現,最後害苦了沒有多少石油的敘利亞人和阿拉伯社會復興黨。
“下面那條河是幼發拉底河?”赫斯曼這時注意到飛機正從一條非常寬闊的河流上空掠過。
“是的,是幼發拉底河。”阿弗拉克回答,“從土耳其境內發源,一直向東,在伊拉克境內和底格里斯河交匯變成夏臺。阿拉伯河,最後匯入波斯灣。”
“幼發拉底河的水運發達嗎?”赫斯曼問。
控制了中東的德國已經擁有了許多可以開發的大油田,雖然都被英國破壞了,但是要修復也沒多難。中東的大油田都是埋藏淺並且容易開發的油田,就是重新打井也沒啥難度。所以現在讓赫斯曼頭疼的不是怎麼把油挖出來,而是怎麼把油運回歐洲去。
雖然地中海的制海權給德國、義大利拿下了。但是英國並沒有放棄在亞丁灣和波斯灣的抵抗。英國人先用沉船封堵了蘇伊士運河,接著又在索科特拉島和馬斯喀特修建大型機場,擺明是要封鎖亞丁灣和波斯灣了。
而且,中央保衛總局的對外情報局最近還發現有2艘英國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競技神號)已經繞過南非往印度去了。如果算上東方艦隊現有的光輝號航母,英國在印度洋的航母數量就達到了3艘,而德國和義大利卻一艘都派不出來。
顯然打通紅海…亞丁灣…阿拉伯海…阿曼灣…波斯灣這條運油航路暫時是不能指望了。
所以赫斯曼就只能想別的辦法來運油了。而別的辦法無非就是鐵路、管道和內河運輸了。
“幼發拉底河的水運並不是很發達,因為水位不穩定,只有冬春兩季水量較多,可以支援規模比較大的內河運輸。”
阿弗拉克的回答讓赫斯曼有些失望,不過他還是打算讓海軍和工兵的人研究一下利用幼發拉底河運油的可能性,哪怕一年只能運個幾十萬噸,也比沒的要好。
這時,飛機已經掠過了幼發拉底河,出現在機翼下方的都是非常荒涼的土地。中東的土地荒漠化非常嚴重,只有在河流兩岸很靠近水源的地方,才有大片的綠色存在。稍微走遠一點就是荒漠戈壁了。
不過出現在赫斯曼眼中的荒漠戈壁上卻有一樣和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東西——鐵路!
“元帥閣下,下面是阿勒頗到摩蘇爾的鐵路,這是英法大中東鐵路計劃的一部分,全長520公里,在去年就貫通了。”阿弗拉克說,“不過英國人撤退前對鐵路進行了一些破壞,目前無法通車。”
“我知道這條鐵路,”赫斯曼說,“英國人修築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基爾庫克的石油運出來。”
基爾庫克油田是後世著名的大油田,在世界上排名第6,如果能充分開發倒也能滿足德國在二戰中的需要了。
所以在地中海戰役開始前,赫斯曼就命令軍備總局和國防軍工兵制定了修復阿勒頗到摩蘇爾鐵路和開發基爾庫克油田的計劃,還特地從法國和荷蘭請來了石油鑽探和油田管理的專家,還提前準備了大量的石油鑽探和油田滅火的裝置。此外還提前組織了一德伊石油公司,任命軍備總局的副局長阿爾伯特。斯佩爾為德伊石油公司總經理,全面負責開發基爾庫克大油田。
另外,這個時代的敘利亞也是一個小小的產油國。在幼發拉底河畔的代爾祖爾就有法國人開採的油田,雖然產量不能和伊拉克、伊朗的油田相比,但好在運輸比較容易,有現成的管道可以用,而且破壞的也不嚴重。在那裡工作的法國工程師也沒有和英國人一樣跑路,不僅可以利用他們來恢復代爾祖爾油田的開採,而且還能把他們派去基爾庫克,這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吧。
飛機沿著阿勒頗…摩蘇爾鐵路飛了大約一個半鐘頭,鐵路最後消失在了一座從空中俯瞰下去顯得有些雜亂的城鎮裡面。
“元帥,這是摩蘇爾。”阿弗拉克告訴赫斯曼,“摩蘇爾本來是一座很小的城市,但是基爾庫克發現了油田這裡就迅速繁榮起來了。英國人還在這裡修建了機場,我們現在是不是在摩蘇爾的機場降落,然後再坐車去基爾庫克油田。”
“不,”赫斯曼搖搖頭,“我們還要在天上飛一段時間,我要親眼從空中看看,基爾庫克的油田被英國人毀壞成什麼樣子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