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9部分

這幾句話劉澤故意說的漫不經心,但賈詡、徐庶、陳登等人面面相覷,劉澤的提議也委實太驚世駭俗了,可以說是既禁械令之後對士家豪族揮下的又一記重拳。禁止私人藏械,那是古已有之,列朝列代的官府都是禁止私人藏有軍械的,那並不是劉澤的首創,唯一不同的只是朝庭管制流於形式,禁而不止,劉澤做的令行禁止比較徹底而已。但廢察舉,興科舉,那就完全不同了。(未完待續。。)

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

漢代的察舉制起始於漢武帝元光元年,漢武帝時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官制度用來選拔人才;即察舉制;其內容包括地方察舉和皇帝徵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是兩漢選官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兩漢的察舉;主要是以“德、才”作為選拔人才的依據;以孝廉為重要考察科目;所以人們也常說“舉孝廉”。東漢時期繼續實行察舉制;但隨著豪強地主勢力開始惡性膨脹;門第望族成為選舉的主要依據。在選官制度日趨腐朽的情況下;出現了一批世代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權的豪門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並發展起來。出現“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腐朽局面。

相比與先秦時期的世襲罔替制,漢代的察舉制度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先進的人才選撥機制,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察舉制的落後性便一步步地顯現出來,孝廉也好,茂才也罷,幾乎完全被士家豪族所壟斷,在這種等級森嚴的制度下,寒門庶族的人才幾乎無出人頭地的機會,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劉澤所要推行的,就是後世隋唐所採用的另一種人才選撥辦法——科舉制。科舉制的最大優點就在於不論出身高低貴賤,均可參加考試,唯才是舉,擇優錄用,最大限度地選撥出人才來,避免了只看出身,營私舞弊的現象。

“廢察舉興科舉,主公此舉大悖常理。有違朝庭法度,只怕會遭致士家門閥的一致反對,請主公三思。”察舉制是士家壟斷仕途經濟的強力手段,也是士家豪族的特權所在,陳登就是孝廉出身,不光是他,在坐的除了徐庶之外,賈詡和劉澤也都是舉過孝廉的,也就是說都是察舉制度的受益者,陳登不知劉澤為何要廢舊立新。

劉澤淡然一笑道:“元龍多慮了。我之興科舉。也並未廢孝廉,每年各郡國還是依然可以按朝庭舊制察舉孝廉,只是深感於當下人才匱乏,增加一個招賢納士的機會而已。科舉分為兩科。文武各設一科。為了保證儘可能的多徵辟到人才。才有考試者不分高低貴賤之分,唯才而用。現在吏治松馳,貪腐成風。已經到了不可不整肅的時候。科舉選撥人才,目的就是選用賢明之士,沙汰一批魚目混珠之輩,並非是要排斥士族。科舉考得是真才實學,若有真實才幹之人,何懼無用武之地?士族豪門子弟學習條件優於寒門百倍,寒門之中雖有識字者,也不過廖廖數人而已,這科舉制度說穿了,也還是為士家豪門而服務的,只不過本公要的只是人才而不是庸才,南郭先生在這裡是沒有市場的。”

徐庶是典型的寒門出身,顯然對劉澤的科舉制極為贊成。“主公所言極是,方今天下紛攘,主公若無賢才相佐,又豈可爭雄於天下,不論士族寒門,只要有真才實學,一律量才而用,方為正道。”

劉澤點頭道:“此番開科取士,計劃錄用的人數眾多,相比於每年郡國只能有一兩個孝廉的名額看得士子們望眼欲穿而言,可以說是機會多多。當然,此次科考報名採用自願原則,決無強迫之意,任何人都可以參加,想等明年察舉孝廉也悉聽尊便。元直,此次科考,就由你來擔任科考主事,負責考場內外諸事,至於文科閱卷的主考官,我想請蔡公、盧公、鄭公三位當世大儒來擔任,武科由我親自來主考。”

鄭公就是鄭玄鄭康成,曾與盧植共師馬融,桓帝時做過尚書,後來託病辭官,一直就居住在徐州。盧植在涿郡開私塾,鄭玄亦在,劉澤曾師事之,劉澤繼任為徐州牧之後,亦是數度造廬請教,禮敬甚厚。有蔡邕、盧植、鄭玄三位大儒來做主考官,這科舉不想隆重都難。

陳登見劉澤主意已定,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隨後,劉澤命人將趙昱傳了上來。

趙昱被免除了廣陵太守的職務,一路跟隨著劉澤回到郯城,他一直等著劉澤對他的判罰,但這一路行來,劉澤非但沒有把他當囚犯看,還好吃好喝地招待著他,更沒有給他鐐銬加身,讓趙昱倍感奇怪。此時聞聽劉澤召喚,知道該是劉澤處罰他的時候了,進來之後就跪伏在地,等候劉澤的判決。

劉澤笑了笑,道:“元達無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