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安收好黃絹布包,就地磕了個頭,說道:“謝世子提攜。”
李培南將閔安的額頭推得更遠了些,對他說:“坐下說話。”
閔安第一次在李培南面前堂堂正正地坐下了。他撫平衣襟,規規矩矩地坐好,將雙手放在膝蓋上。
李培南喚厲群上茶,厲群將清茶放在桌几上,閔安伸手取過,道聲謝,形態並無任何失禮之處。他飲茶時也是悄無聲息的,由此可見還是被吳仁悉心教養過一番。
李培南等閔安緩和過氣兒,說道:“再給你一次機會,說清楚茅十三的案子。”
閔安老老實實答道:“茅十三一案有許多蹊蹺之處。一是他好罵人的習慣由來已久,無論在閔州還是在楚州,都不見官員拿這個來整治他,偏生一到清泉縣就被典史剪了舌頭,可見他這次罵了不該罵的話,惹得聽話人震怒。二是他來清泉縣的時機非常湊巧,畢大人連夜趕路將他送來,送到縣衙剛好碰上王大人在外面審案子,還帶出去了多數的衙役及隨從。縣衙空了以後,更有助於茅十三逃脫。三是茅十三看似慌不擇路,實際上最終的去處只有一個,那就是養著猞猁的海棠山。清泉縣方圓二十里只有這一座高山,茅十三出身草莽,多年揀著山窩落腳,追他的人知道這個習慣,在後面緊逼不捨,勢必會把他逼到海棠山上去。我曾走過連線海棠山的田地,溼潤潤的,昨天剛充過水,兩邊還有農戶在耕種。假使茅十三奔逃出來,想拐進農田躲藏,一定會驚動農戶,惹得周遭民壯捉拿他,所以他只敢拔腿朝前跑,跑向了唯一的一條路。四是茅十三的舌傷發作,典史抓了一大把草木灰給茅十三糊嘴,灰裡藏了大量的蜜汁兔肉粉末,而猞猁就是喜歡啃咬這種味道。茅十三的屍體抬回來後,典史想用其他刺鼻的味道遮住咬痕上的氣味,故意將屍體丟在了馬房裡。我曾細緻聞過傷口裡的味道,可證明茅十三就是死在這個緊要處上。五是要殺死一個茅十三有很多方法,據我所知,光在監獄裡就有‘盆吊’‘土布袋’等三四種陰私法子,可典史偏偏選了大費周章殺掉茅十三的方法,推敲原因,是因為他拿不到王大人開具的‘討絕單’。‘討絕單’是衙門裡的長官偽造囚徒死亡的官文,必須送到刑部去稽核。平常的案子刑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判定過去,但茅十三是要犯,驚動了朝廷,刑部也不敢糊弄過去,勢必會追究他的死因。這樣一來,王大人就不敢貿然動手腳,讓茅十三死在官衙裡,只能想辦法將他做出一副橫死的慘態,來擺脫自己的嫌疑。六是王大人向來長了一個豬頭腦袋,趕走了所有能拿主意的幕僚,突然一夜之間變得聰慧起來,還弄出了茅十三案子裡這麼多的門道,肯定是後面得到了高人的指點。我勸世子去審審那位典史大哥,說不定能問出前因後果來。”
李培南喝完一口茶,才冷淡說道:“昨天下午王懷禮請我去海棠山圍獵,趁著我興頭好,通報了茅十三的案情。我回頭派厲群去牢裡提人,典史早已懸樑自盡。”
閔安怔然坐了一刻,忍不住說道:“這個幕後的主帥真是厲害,趕在世子之前使了一招棄‘卒’保‘車’,斷了世子的線索,手段忒漂亮了。”他這樣說,顯然看出了典史的死亡是為了維護王懷禮的地位,同時自行掐斷了茅十三案子的線索。
李培南迴道:“不急,總能捉到他。”
↓↓↓
請抽空看下作者有話說:)
☆、第24章 推論
閔安點明瞭茅十三被殺一案的蹊蹺之處,其中許多內容也被李培南先行猜中。兩人留在書房裡繼續商議,唯獨對一處地方推斷不出原因:王懷禮為什麼一定要殺掉茅十三。
李培南作為統籌全域性的人,自然多留了幾個心眼。他喚厲群外出一趟,隱秘地接來李非格,當面詢問李非格是否隱瞞了什麼,未曾報告上來。
李非格攏著袖子微微一笑:“既然世子問到我頭上來了,我也不再推脫。我是王爺親自欽點的人,自然也是世子手上的人。”
老奸巨猾的李非格當場倒戈,向李培南表明了決心。在這之前,他對閔安也有所隱瞞,還暗示閔安不可隨便說出衙門裡的秘密,是因為他先秉持著觀望態度,有意看看李培南能查到什麼程度,若是李培南手段厲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他自然知道怎麼做。
所以當李培南親自詢問的時候,李非格就爽快說出了一些隱秘。這些的確是隱秘,存在的年頭和王懷禮來清泉縣做官的時間是一致的,直到現在才被髮掘出來。李非格默不作聲在清泉縣蟄伏了十一年,手上搜集到的訊息也是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