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的時候,腦子裡面依稀記得昨天吃飯時候,聊的那個“王八馱石碑”還真不遠,就在北京的順義的一個村子裡面,自己坐車去看看,盜墓這些年了,除了在石刻博物館見到這樣的物件,還真沒有在墓地裡面見過呢,也不奇怪,這樣的墓地,一般這年代沒有人敢打主意的,也都在解放前被盜了,現在也剩不下什麼物件,今天就是無聊,想去看看。家裡也沒有什麼事情。
墓地位於順義區南李橋鎮莊子營村西有一墓碑,此碑為清乾隆帝親弟愛新覺羅·弘晝之子永壁而立。碑高約6米,魑首龜趺,碑身兩側有海水飛龍,碑座有海水江崖、魚蝦等動物,雕工極為精緻,石碑的規格、形制、紋飾都較高。正面有滿漢文,上書:“和碩和勤親王永壁之墓”。此碑是清朝乾隆年間為和碩和勤親王永壁所建。
確切的說在莊子營的村子西邊的王家墳村裡,王家墳是早先莊子營的第五生產隊,先劃分歸莊子營管理。在熱心村民的指點寫,很快就找到了那個王八馱石碑,整個墓區早已經消失殆盡,只有一塊石碑矗立在這裡,還算完好,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
和村子裡面的一個大娘聊天,告知,她家的房子地基下面就是原先的墳頭,早年間就是一個地宮,村子後來劃分給她家蓋了房子,現在的房子也是仿古建築,古香古色的,老人的家裡人,早先是城建公司的一個包工頭,也懂一些古建,就把家裡給翻蓋了成了一個仿古的院落。
老人還請我到家裡去看看,紅色的純木大門,上面一對巨大的銅質輔首,就是門環,這個現在早已經少見了,一對馬上封侯的門墩,院子裡面還有一棵自然生出的梧桐樹,這棵樹,兩人環抱不過來。老人講這是家裡的風水樹。庭院中間,還有一個磨盤大小的漢白玉水槽,圓形,在裡面養著幾條金魚,老人講,這些都是原來留下來的。
在村子角落裡面,隨處都可以看到那種早先的城磚,就是青灰色的墓磚,一般是修建地宮和地面建築使用的,現在就殘留在村子的垃圾堆子裡面,我還看到了一個巨大的陶缸,也應該是那個時候,物件,通體紅褐色,不像北方家裡冬天醃製酸菜的那種大缸。
第一缸壁稍稍薄一點,沒有那種厚重的感覺,整個缸體也稍矮一些,倒是像我小時候,北海里面養荷花的那種大缸,外觀完好,沒有破損,就躺在垃圾堆裡面。我檢視了一下,沒有刻字,也不好查出出處,也不好說是不是村子裡面誰家嫌棄佔地方不用,給丟棄的。
想想也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個詫叱風雲的和勤王的陵墓,原先墳冢的位置上,都蓋上人家房子了,只留有一個孤獨石碑守在哪裡。
永壁,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十三日生。24歲時,被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27歲,授鑲白旗漢軍副都統;38歲時,授鑲黃旗蒙古都統。
當月,其父弘晝親王去世,
他又被破格升為和碩和勤親王。清朝制度,親王的兒子是不能襲親王爵位的。但永壁天資聰明,為人性情溫和,又懂禮法。志書說他“稟氣沖和,禮法嫻熟,趨蹌有節”,深得其伯父乾隆喜愛。所以在弘晝去世後,就讓永壁襲了親王爵位。永壁於乾隆三十五年襲爵,三十七年病死。諡曰“勤”。
永壁歿後,乾隆帝十分悲傷,親自為永壁撰寫滿漢碑文,對永壁英年早逝表示惋惜和哀悼之情。乾隆帝的碑文勒刻在碑的背面,字型端莊清秀。永壁生前駐北京鐵獅子衚衕。
當地人稱此墓園為“王爺墳”,守墓人則稱“龍山”,據說墓園是建在龍脈上。在此墓北密雲卸甲山,有其父弘晝的墓葬,稱為“鳳山”。
據說,這兩座墓是在一條龍脈上。墓地佔地約50畝,四周圈以圍牆,莊重肅穆。大門處有園門,進門內,迎面是碑亭,碑亭後為享殿,享殿後是寶頂。寶頂為城磚壘砌,上刷紅漆。墓園內植滿白果松、柏樹,。永壁墓東還有停靈房五間。陽宅五間,為看墓人居住。
古人講風水,在墓地西,還有一條小河。墳墓修好後,王府派負責澆花、抬轎、槓房三戶人家來此看墳。看墳人每天負責清掃墓地,並耕種王府地200多畝,收入歸看墓人。
看墓人按時去王府領取錢糧月米。逢清明或年節,王府人來此祭奠,掃墓人要將牌樓、宮門、碑亭、寶頂、享殿打掃乾淨,以供祭祀。永壁子綿循郡王,死後葬在永壁墓西,墓室坐北朝南,也建有宮門、寶頂,但規制略小。
永壁孫貝勒奕亨、死後也葬在這裡,墓地建有月臺,上建寶頂一座。後鎮國公溥廉也葬在永壁墓西,但只有土墳一座。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