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文書,連忙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飛鴿傳書急送給張燕。文曰:“今聞汝大兵臨彭城,公告百姓,若有不降者屠城。降與不降乃官員決斷,與尋常百姓何干?百姓無罪,若其城官員不降,破城後殺否?若是不殺,軍威何在?若殺,仁慈之心何在?”
張燕連忙上書請罪,道:“燕急於建功,乃下屠城文書,圖軍功而不顧百姓,實不仁之舉。所幸各縣皆以請降,勿須屠城,亦無關軍威之事。彭城之戰在即,容燕戰後親自赴京請罪。”
姜述部下大軍軍紀森嚴,所到之處,不敢殺戮人民,徐州百姓見狀,方才放下心來。陶謙在彭城,先是聽聞張燕發各縣檄文,欲行屠城之舉,不由暗罵張燕殘暴;後聞諸縣皆降,仰天長嘆曰:“屠城之事,獲罪於天,諸縣不戰而降,實乃徐州百姓之福,然為官者皆貪生怕死,節操何在?”
姜述大軍逼近,張燕統領騎兵將臨彭城城下。陶謙急聚眾官商議。張豈曰:“敵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今張燕前鋒孤軍先來,我等不若整軍迎擊,一挫敵軍銳氣。”
陶謙讓劉備、張豈引兵迎敵,遠望張燕騎兵軍陣整齊,將旗鮮明,正是張燕統領鐵騎三千先至。軍馬列成陣勢,張燕縱馬出陣,道:“今奉齊侯之令,來取彭城,若是不想性命塗炭,從速出降。齊侯仁愛,知人善用,可保你等榮華富貴。”
張豈大怒,也不與劉備商議,匹馬出陣,喝道:“我乃九江張豈,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燕身後一名小將請命,卻是部將齊周。張豈策馬趕來,齊周揮刀躍馬,前來迎敵。兩馬相交,不下十餘合,張豈氣力不加,回馬邊走。劉備在外掠陣,見張豈危急,策馬上前截下齊周。
劉備學文名聲不顯,武藝卻是不俗,手持雙股劍與齊周殺在一起,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齊周勇力不俗,雖比不上張燕,但在軍中鮮有對手。張燕在後掠陣,問左右道:“此為何人?”左右道:“此涿郡人劉備,字玄德,自稱為漢室宗親,曾師從盧植,與公孫瓚將軍同學,目前為徐州門下吏。”
第一卷姜述篇第232章速下兗徐2
陶謙在城上觀戰,擔心劉備有失,下令鳴金收兵。待劉備、張豈統兵入城,陶謙重賞劉備,隨即與眾計議,道:“玄德武藝為彭城諸將之首,只與敵方一名騎將手段相仿。敵軍勢大,張燕當世名將,兵力相差懸殊,甚是難敵。我當自縛往敵營,任其剖割,以免百姓戰亂之苦。”
言未絕,一人近前進言曰:“府君久鎮徐州,人民感恩。今敵兵雖眾,未能即破我城。府君與百姓堅守勿出;某雖不才,願施小策,管教張燕退軍!”
卻說獻計之人,正是留縣縣令邊讓,此人出身大戶,廣捨家財,濟貧拔苦,威望甚高。邊讓棄了留縣逃歸彭城,陶謙聽說其故事,並未加罪,反而令為別駕從事。邊讓獻計曰:“某願親往陰陵城,求劉瑤起兵救援;更得一人往長安丞相處求救:若兩路出兵,敵或會退兵。”
陶謙苦笑道:“齊侯兵馬眾多,諸侯畏其勢力皆不敢與其爭執,即使齊心與其為敵,諸侯之間資訊互通艱難,即使出兵,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說完,陶謙出示長安書信數封,眾人方知眾諸侯早有聯盟對抗姜述之意。
忽有信使急報,道:“廣陵兵馬趁夜襲擊下邳,又有內應,下邳城已失。”眾人大驚,正在商議之時,下邳太守陶和跌跌撞撞進來,道:“太史慈、甘寧引領大軍偷襲,兵曹昌霸為內應,我得左右護衛拼死相護,方逃出城來。路上得知,如今東莞合郡,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諸縣皆失。”
原來太史慈、甘寧兩將統領水軍兵分兩路,太史慈引一萬精兵至東海,甘寧引一萬精兵至廣陵。廣陵太守陳登早接到姜述密令,派人引領兩將分批潛過邊境。
陶和字子悅,為陶謙族弟,與兵曹昌霸不和。昌霸為下邳大族,族中壯丁萬餘,陶和雖是上官,卻不敢輕易免了昌霸官職。昌家與陳家乃通家之好,昌霸與陳登私交甚篤,其平昔受陶和壓制便有反意,接到陳登文書正合心意,當下依照信中約定,統領親信於夜間開啟東門,接應太史慈部進城。陶和無備,聽到城中喧譁,急起往探,城中已不可控制。陶和左右有一心腹名叫丁潰,卻是殺伐決斷,見事已不可為,讓陶和換上士兵衣服,一行人棄了家小,趁亂從北門出城,這才逃過大劫。
陶謙官職雖為徐州刺史,琅琊、東海、廣陵三郡先前便被姜述所奪,掌控之地只有彭城、下邳、東莞三郡。數日之間,三郡之地只餘彭城一座孤城,陶謙此時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