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懂得禮節。這句賢文將精神層面的東西(禮義)與物質層面的東西(倉廩)相提並論,說明禮節對一個人是何等重要。一個家庭沒有吃穿,日子就無法過下去;同樣,一個家庭的子孫後代如果愚蠢無知的話,這個家庭還有什麼希望呢?因此,做人要講究禮節,正是“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這句賢文闡述的要旨。

中國是一個聞名於世的禮儀之邦,我們的先輩建立了豐富的禮儀文化,禮儀構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我們經常掛在嘴上的“仁義禮智信”,其中就有一個“禮”字。《增廣賢文》中,關於做人要講禮節的賢文還有不少,如:

禮義興於富足,盜賊出於貧窮。

傷人一語,痛如刀割。

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

爭鬥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便掃除無限殺機;寒微路上,用一片赤熱心腸,遂培植許多生意。

這些關於做人處世的賢文警句,從不同角度論述了講究禮節的重要性,值得認真研讀,仔細揣摩。

儒家創始人孔子一生都在宣揚“克己復禮”的思想。孔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意思是說用詩歌來激發人的興趣,用禮儀來規範人的行為,用音樂來讚美人的仁德。在孔子看來,禮是規範人們的行為準則,一個社會不能沒有行為準則。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動盪不安、禮樂崩壞的年代。孔子懷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想透過他的政治主張來拯救社會、恢復秩序、造福人民。他帶著一群弟子周遊列國,宣揚他的“克己復禮”主張,卻到處碰壁、遭到圍困,甚至險喪生命。在投身政界路途不通的情況下,孔子又透過創辦學校、興辦教育來繼續宣傳他的思想主張,使他的思想和學說得以發揚光大。至於後來成為世間稱譽的“聖人”和帝王將相的聖師,這是孔夫子老人家生前所沒有想到的。

孔子所崇尚和倡導恢復的周禮,以我們今天的人看來,有些在形式上過於繁瑣,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等不能完全適應現代人的觀念和生活節奏,但其中講究禮節的精髓對今天來說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增廣賢文》曰:“若要好,大做小。”即透過講究禮節,將別人放在高位,將自己放在低位,這樣就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老子在世界萬物中最崇敬的是水,他在《道德經》中對水的美德進行了高度的讚美,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事,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其中的“處眾人之所惡”,主要是指水流向低窪潮溼的地方,有利於世界萬物而無爭於世,因此達到了“道”的完美境界。在當今倡導個性張揚的社會,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缺少禮貌修養,以致產生了許多不和諧之聲。因此,要想建立和諧社會,有必要重視禮節修養,充分發揮這一社會“潤滑劑”的功效。

歷史上的成功人士都深諳禮節之道,並由此助他們走向了成功。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儘管個人能力很強,但得不到上司的認可和團隊的支援,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劉邦納諫定禮制

決定一個國家機器能否有序執行的因素,除了法制之外,還需要道德禮制,如果缺乏道德禮制,那麼國家也就難以正常有效地執行。據史料介紹,經過春秋戰國的長期混戰,周朝的禮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到了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時,禮制所剩無幾,如劉邦本人就不怎麼讀書,文化水平低,他主要是懂得用人之道,在張良、蕭何、韓信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之下打敗了項羽而取得了天下。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2)

據說劉邦做了皇帝后仍然平易近人,與那幫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稱兄道弟,沒有規矩。一次,劉邦與這些哥們一起喝酒,劉邦說身體不適不能再喝,可是那幫哥們卻仍然一起灌劉邦的酒,灌得劉邦狼狽不堪。

過了幾天,有一位叫叔孫通的博士站出來,向劉邦上了一道奏章,建議朝廷應該儘快制定並實施禮制,君臣要有一定的禮儀之規,否則君將不君,臣將不臣,國家無法治理。劉邦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就採納了叔孫通的建議,由叔孫通負責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朝廷禮制,於是有了後來的皇帝高居金鑾寶殿、兩邊衛士站立身後護衛、文武大臣按次序站立兩班、彙報工作要出列跪拜、議事完畢眾大臣三跪九叩等一套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