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允炆明確說了沒有受到任何脅迫,但朝堂之上的官員卻沒人願意相信。
哪怕是三位對朱允炆略有微詞的尚書,看到他哭得如此悽慘,依然心生憐憫,暗罵朱允熥欺人太甚。
老朱也被朱允炆給哭蒙了,要不是他知道朱允熥的為人,再加上他把朱允熥扣在乾清宮抄了好幾天的實錄,他都會誤以為朱允熥去威脅朱允炆,讓他主動請求就藩……
朝堂之上的言官清流,看到朱允炆如此委曲求全,一個個激動得眼睛通紅,撲通撲通全都跪倒在地。
“陛下,太子去世才半年,皇長孫就被人逼迫至斯,連為太子守孝都不能,只能就藩以求自保,請陛下還皇長孫一個公道!”
在都察院左都御史說出這番話後,朝堂上徹底炸開了鍋,所有人都跳出來替朱允炆求情,並且要求陛下處罰逼迫之人。
雖然眾人沒說朱允炆是受何人逼迫,但老朱又不是傻子,豈能不知道他們所指是誰?
“陛下,如今太子一脈,以二皇孫年長,他已然是事實上的皇長孫。”
“這天底下哪有放著皇長孫不立,反而立幼孫之道理!”
“二皇孫雖然機警不足,但為人寬厚,對待兄弟友善,足以繼承宗廟,肩負社稷之重啊!”
“現在二皇孫自請流放,實在是讓人痛惜,陛下若對太子仍有一絲慈愛,就該駁回所請,然後還二皇孫一個公道!”
在一眾清流言官開口後,其他文官大臣也紛紛為朱允炆求情。
剛剛埋怨朱允炆的三位尚書,聽到眾人這番話如夢方醒,暗暗在心裡盤算起來。
難道朱允炆是以退為進?
名義上自請封王以自保,實際上以退為進裝可憐?
老朱也想到這一層了,但看到朱允炆情真意切的樣子,又有點拿不準。
這孩子向來優柔寡斷,應該沒這麼深的城府吧?
朱允炆本來心裡只是有點小抱怨,有點小委屈,這才情不自禁地哭泣幾聲。
現在聽到一眾官員為自己求情,當場就有點慌神。
“皇爺爺,孫兒說得句句發自肺腑,沒有半點受人逼迫!”
“孫兒雖痴長几歲,但學問和見識都不及三弟,從不敢奢望承繼大統,還請皇爺爺明鑑!”
“孫兒現在別無所求,只求皇爺爺賜予孫兒一塊封地,讓孫兒有能力供養寡母、幼弟,孫兒就心滿意足了,嗚嗚嗚……”
朱允炆這番話節選自呂氏提供的奏摺,但也確實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只是聽在外人耳中,就是別樣一番滋味了。
尤其是寡母、幼弟兩個敏感字眼,更是將他的淒涼無助演繹得淋漓盡致,致使很多大臣聞之而潸然淚下。
哪怕是老朱這樣的鐵石心腸,聽到這番話也覺得鼻子發酸,心裡生出無盡的愧疚之意。
但老朱的愧疚也就那麼回事,他這輩子愧疚的人多了,要是都放在心上,他還不得愧疚死?
正在朝堂之上的文官嚎啕痛哭之時,一旁看熱鬧的秦王下場了。
“父皇,兒子不孝,今天要冒犯父皇天顏,為允炆這孩子說幾句公道話了!”
“都是太子大哥的兒子,您老的親孫子,何至於如此厚此薄彼?”
“允炆這孩子確實沒朱允熥機靈,但怎麼說也是咱大明名義上的皇長孫,天然佔著禮法大義。”
“而且允炆這孩子老實,從沒犯過大錯。哪怕監管兵仗局之時也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只是因為兵仗局失火,您老就不問青紅皂白,擼了允炆這孩子的差事……”
“相對而言,朱允熥私自鑄造錢幣、蓄養死士、訓練私軍、公然違背朝廷律令經商、私自打製違禁武器裝備私軍,凡此種種惡劣行徑,您老非但不加以懲罰,反而處處替他遮掩,未免太偏心眼了吧!”
“兒子認為您處置不公,就算要就藩,也得讓朱允熥就藩,哪有讓皇長孫就藩的道理!”
老朱聽到朱樉的這番話,氣得指著朱樉破口大罵。
“閉上你的狗嘴!”
“你若再敢胡言亂語,信不信咱命人撕了你的嘴!”
朱樉聞言絲毫不懼,擺出一副滾刀肉的模樣,梗著個脖子一臉的不服氣。
“您也別撕兒子的嘴了,有本事您直接命人把兒子推出去砍了便是。順便再滅了兒子的滿門,讓您的幾個孫子、孫女,都給兒子陪葬!”
“你你你……”
老朱聽到朱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