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2頁

生活製片聞言,立刻吩咐助理牽來了一匹通體雪白非常神俊的白馬,而後陸衡便牽著白馬在片場內隨意走了幾步。時值三月,正是江南煙雨草長鶯飛的時節,陸衡一襲白衫一匹白馬,手持碧玉蕭信步走在小橋流水楊柳堤旁,映襯著碧空如洗新草碧綠的春光。微風一過,湖水裡的蓮花輕輕搖曳,盪漾出細微的漣漪。便叫人瞬間想起了那句詩‐‐我打江南走過。 改戲輕騎白馬少年時, 少年子弟江湖老。這大概就是祁連橫這個角色短短一生的寫照。從名門正派備受寵愛的少年俠客,到偏執狠辣喪心病狂的最大反派, 陸衡需要從文戲方面刻畫出這個角色黑化爆發的內因衝突,還要從打戲方面渲染出這個角色在黑化前與黑化後的不同層次感。前者需要陸衡多看劇本多琢磨多跟導演溝通, 後者則需要陸衡多跟這部戲的武術指導老師溝通。然而在溝通的時候陸衡驚訝地發現了很多問題‐‐首先是整部電影的結構問題‐‐《俠禁》原本是一部由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 既然是武俠電影, 就更應該注重打戲方面的設計和詮釋。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吳中源導演想要轉型的緣故, 陸衡發現在《俠禁》這部電影中,吳中源導演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推敲劇本打磨情節死扣演員的文戲上面,相對於武俠電影最重要的打戲部分,反而沒有像以往拍攝的那些純粹是為了凸顯視覺效果的武俠電影那般鑽研太深。而另外一方面, 相比於方愷之導演御用的武指老師方其崢老爺子,很顯然《俠禁》這部戲的武術指導無論從藝術底蘊上還是從專業素質上, 都不及老爺子的深厚造詣。因而在打戲動作的編排上, 頗有些流於俗套,不能精準的表現出各個角色的性格特點‐‐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就是整部戲裡邊出現的所有角色,除了祁連橫是劇本里要求的使用玉簫作為武器以外, 其他的角色竟然都使劍。而且所有人的劍術翻來覆去都是大螢幕上慣用的幾個招式改來改去, 看上去花團錦簇蠻好看的,但是除了在視覺上取悅觀眾以外, 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促進劇情詮釋角色的作用。甚至就連祁連橫這個角色使用的碧玉蕭,他的武功路數也都是從幾個常用的劍法轉化而來的。拍的是武俠電影,可是在打戲方面卻如此敷衍了事‐‐當然以吳中源導演的資歷和拍攝經驗, 他慣用的團隊班底自然不差。事實上從其他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這部戲的打戲完全是在水準之上。而陸衡之所以會覺得這部戲的打戲敷衍塞責,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本來就是武行出身,而且自出道起合作的物件都是業內超一流的團隊,姑且不提在好萊塢都聲名赫赫又與他有師徒之宜的方其崢老爺子,就連跟麥城梁合作時的幾位武指老師,也都是精於拍攝槍戰片的&ldo;拿獎大戶&rdo;,再加上陸衡自己也是個喜歡琢磨動作的武俠迷……幾方面因素相疊加,頗有些吃慣了頂級大廚烹飪的麻辣香鮮後,再吃稍微遜色一點的大廚烹飪的清粥小菜,總感覺爽度差了不是那麼丁點半點。再和吳中源導演以及劇組的幾位武指老師深切探討過後,吳導也在醒過神來。他本來就是善於拍攝武俠電影的經驗豐富的老導演,這次也不過是急於轉型,所以才會犯了顧此失彼的錯誤。被陸衡這個旁觀者清的局外人點醒之後,吳中源導演也在心裡檢討了一下自己專注於文戲,差點忽視武戲的偏執,而後從善如流的接受了陸衡的建議,拉著陸衡和劇組的武指團隊坐下來,一起商討該怎麼結合劇情和角色的不同,設計武術動作。圈內人都知道,陸衡在拍攝《花與劍》時被業內最為追捧的武指大師方其崢方老爺子看中,直接收為關門弟子。而且陸衡當初在參加《花與劍》男二號聞人敬的試鏡時,為了打動面試官,甚至還苦心孤詣的為聞人敬這個角色專門設計了一套劍法,後來這套劍法被納入《花與劍》的武術動作體系中,陸衡也順勢成為《花與劍》武術指導團隊的編外成員,沒少給整部電影的舞美動作和畫面出謀劃策,最後還設計了堪稱是開啟國內武打畫面最唯美縹緲風格的&ldo;天山鏡湖山水筆墨比武決戰&rdo;,並順利斬獲了幾大國內國際電影節的最佳武術指導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此事在圈內早就被人津津樂道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