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競爭法則,能向李安那麼成功的簡直是百年一遇,華語片終於要從自身做起,寄希望於好萊塢回頭來幫你、救你,那無異於痴人說夢。金馬獎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至少在主辦方的認識中,他們已經看到了光憑臺灣是不足以抵禦來自好萊塢大片的衝擊。引入外片就是金馬獎給人們的一個暗示,它需要把華語電影這個概念舉列出來,告訴人們華語電影想要真正的強大,必須要走向聯合!”蕭逸臣一語道破了主辦方的心思。
“那麼您認為華語電影未來的努力方向是什麼呢?”提問的記者說的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蕭逸臣覺得他可能來自大陸的記者。
“臺灣有底蘊,香港有人馬,內地有市場,華語圈有數量無比龐大的觀眾人數。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華語電影的前景都是美好無比。若以金馬獎的姿態來看,它更希望確立一種藝術帶動電影工業的評價體系。但藝術絕對不和別人產生衝突。對香港來說,賣座意味著大家開工有飯吃,它總是希望整個電影產業能夠復甦二帶動整體發展。而對於大陸而言,越來越開放的市場讓觀眾們渴望接觸更多的電影。未來的華語電影,必須實現兩個三地的聯合,優勢互補,共同攜手才有可能獲得大的發展和進步!”
“您本人是派拉蒙影業的主席,好萊塢電影的未來與您的利益切實相關,華語電影強大了,不就意味您將會蒙受損失,對此您怎麼看?”有記者很尖銳的提出了這個問題。
“很多人認為華語電影的衰落是由於好萊塢電影的強勢湧入,佔領了原本屬於華語電影的平場,我承認有這樣的原因存在,但這並不是華語電影走向衰敗的根本原因。”
“好萊塢輸出的是美國文化。華語地區的觀眾接受好萊塢電影,只能說明他們接受了美國的文化理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就會拋棄自己的文化。說是好萊塢電影搶走了華語電影的市場,但是真正的好萊塢電影從來都沒有涉足華語電影的題材領域。這就像麥當勞、肯德基一樣,中國人會因為西餐的出現就不吃米飯湯菜了嗎?”
“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華語電影自身如何去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優勢。以開放的眼光來看。電影市場是可以越做越大的,這一點又不同於食物,電影屬於人精神層次的需求,這種需求的容量是很大的。影片《倩女幽魂之隔世情緣》在海外同樣取得很好的成績,但是外國人並沒有指責這部電影擠佔了他們的市場,反而認為優秀的作品可以刺激市場消費。這雖然是一種文化理念上的差異,但並非沒有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地方”。
(關於女主的問題,本束是不想多說的小說原本就是想象,扯上政治就沒意思了,但還是有不少人關注這個問題,所以說明一下。首先《赤壁》中影是投資方,中影難道會在這種政治立場上犯這樣低階的錯誤?其次廣州亞運會林是宣傳大使,難道廣州也要跟著臺灣走?別的也不多說了,祝大家節日快樂!)(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世紀的鐘聲(上)
摩登時代第二百二十二章新世紀的鐘聲(上)
讓屆金馬獎的參展影片並沒有太多吸引人們眼球的地方山“心真禮現場風頭最勁的當屬蕭逸臣與林智玲的紅毯情侶秀,甚至連大洋彼岸的好萊塢都關注到了這條新聞,這已經達到了主辦方借蕭逸臣的出席來吸引更多關注的預期目的,表面上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主辦方現在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蕭逸臣在紅毯之後接受記者採訪所發表的那一番言論,第二天早上就被原封不動的搬到了臺灣各大報紙的頭版,雖然各家報社報道的方向和側重點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共同的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對臺灣電影未來的擔憂。就如蕭逸臣所說,臺灣並不缺少電影人才,但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狀也是不爭的事實。香港電影雖然衰落了,但人家畢竟有過足以讓臺灣人仰視的輝煌。而放眼臺灣本土,拿得出手的電影屈指可數。
種悲哀自責的情緒蔓延在臺灣電影界,然而這還不是令金馬獎主辦方最頭疼的事情。蕭逸臣在記者採訪的時候還談到了華語電影的未來。他指出來來的華語電影將會是兩岸三地合作共贏的局面,則原本是一個很好的想法,而且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金馬獎的尷尬和為難之處也在於它多少會受到島內政治氣候的影響。蕭逸臣是美籍華人,他說出這樣的話不會惹上什麼麻煩。但是他偏偏又說這是金馬獎主辦方的意圖,這就把很多問題和矛盾引向了這邊。
不可否認金馬獎的妾辦方確實有正如蕭逸臣所分析那種的意圖,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