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聞言,點了點頭,沉默不語。
三員參將的想法,都不能讓王昊滿意。雖然他們說得也有道理,但是,與“發展方向”扯不上半點關係。
也根本談不上“戰略”二字。
也難怪。
這些人都沒什麼文化,全是一介武夫。讓他們打打殺殺還行。跟他們談“戰略”……他們可能都不知道“戰略”二字該怎麼寫。
跟他們說“發展方向”,他們可能……也就只能分得清東西南北。
心中暗自嘆息:還是缺少戰略型人才。
實際上,在王昊看來,戰略型人才要比武將重要很多。比如說漢末三國的劉備,手下武將倒也不少,但是,如果沒有諸葛亮,他就什麼都不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文王遇太公,劉邦得張良。
無不說明了軍師型人才的重要性。
想到這裡,便將眼光看向一旁的書吏宋獻策。
說道:“我聽人說,你經常說自己……人矮才高……不知是否言過其實?”
“那是自然。”
宋獻策上前一步,向王昊抱了抱拳,得意地說道:
“恕宋某直言,王總兵現在雖然風光無限,但是,以宋某觀之,卻是如同烈火烹油,恐怕大禍就在眼前。”
王昊若有所思,點了點頭,示意宋獻策接著說下去。
宋獻策見狀,便又接著說道:“咱們大明朝這種情形,概括起來就是:君上多疑,群臣結黨;民亂四起,外患恃強。
你一介海外歸客,朝中毫無根基,能做到一地總兵,已是觸動他人利益。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
而你……就讓宋某說說你得罪了哪些人吧!
其一,你得罪了鄭芝龍。
鄭芝龍以一介海寇,能夠在江浙福建形同割據,靠的可不是打仗勇猛。那些個朝中大臣,又有誰沒拿過鄭芝龍的錢,誰又沒有收過鄭芝龍送的美女,其勢之大,非你所能想象。”
王昊點了點頭。
覺得這鄭芝龍,倒是跟某個時代的那個賴某星有些類似,同是福建一地,只是時代不同,手段一脈相承,或有師徒之分。
宋獻策換了口氣,又接著說道:
其二,你得罪了山東總兵劉澤清。
登萊本屬山東,後為備倭才將登萊從山東分離開來。雖然分開,但兩地息息相關,歷來就有利益衝突。
此前,劉澤清近三萬人馬與民軍戰于山東,屢戰不利,最後僅帶著數千人大敗而逃。而你卻一戰擊潰了農民軍。
如此一來,劉澤清必視你為眼中釘。而劉澤清的後臺是當朝首輔周延儒,周延儒為保劉澤清,也必在朝中向聖上進言詆譭於你。
當朝首輔有多少人脈,又有多奸詐,亦非你所能想象。
朝廷之上,詭譎縱橫。
你一個毫無根基之人,又怎能鬥得過他們!”
王昊點了點頭,覺得宋獻策說得很有道理。官場傾軋,經常是踏著別人的屍骨往上爬的。
如今,在對戰流寇方面,自己勝而劉澤清敗。
劉澤清如果不甘心成為“屍骨”,就必然聯合周延儒等一大幫朝臣,在皇帝面前說自己的壞話。甚至設下許多陰謀陷阱,對自己進行構陷。
揮了下手,示意宋獻策接著說。
宋獻策嘆了口氣,便又接著說道:
“其三,你得罪了皇太極。
遼東皇太極,恐怕已將你視為最大的敵人。其麾下能人眾多,不僅戰力強悍,還謀略極佳。尤其是慣會行“反間”之計。
試看熊廷弼、袁崇煥、毛文龍、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等等,但凡是對上皇太極,誰又能有個好下場?
其四,你還得罪了李自成。
李自成今時不同往時,有總兵力六七十萬,精兵三萬餘人。你打得他侄兒李過幾至全軍覆滅,又捉了他的心腹軍師,他也必會將你記在了心中。
如今,將軍您同時得罪了:
鄭芝龍、劉澤清、周延儒、皇太極、李自成等五人!
得罪了這五人,你就是四面皆敵。
因此,宋某認為,將軍你離大禍不遠矣!”
……
這一番話,雖然有些駭人聽聞,但是,卻也不是沒有道理。
王昊點了點頭,又問:“那麼……依你之見,吾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