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新富的人群,有學者稱之為中國的中產階級。當然,中國目前的所謂中產階級與國外那個經過充分工業化後出現的中產階級顯然不能同日而語。社會學者劉玉能指出,中國的中產階級(Middle Class)又稱中產階層或中間階級,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它並非指馬克思主義就所有制關係意義上的階級,而是指社會上具有相近的自我評價、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心理特徵的一個群體或一個社會階層。傅宏波:《正在崛起的中國中產階級》,轉引自《中國財經資訊網》,文章來源://info�news�hc360�/html/001/002/003/013/41012�htm。在國人的意識裡,“中產階層”更像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社會等級的分層標準。中國新聞社:《中國新中產階級崛起》,文章來源://hr�cyol�/gb/rencai/2004…05/14/content_212700�htm。

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意識具有能動性,它可以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東西方的歷史實踐均表明,並非“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就必然導致“一定的經濟社會結構、一定的社會力量對比”,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因素同樣可以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王思睿認為:“經濟發展並不會自動造成中產階層或中等階層的成熟壯大。如果沒有憲政民主制度的政治約束與利益磨合,沒有理性、寬容、合作的普遍社會心態,經濟發展所造成的每一次社會結構調整,都有可能擴大社會的兩極分化乃至導致社會斷裂,而不是橄欖型社會穩定結構的形成和鞏固。可以這麼說,意識形態和社會心理既是民族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也是階級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王思睿:《“中產階級”如何形成——兼與洗巖商榷》,文章來源://club�cat898�/new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0361&replyID=10361&star=3&skin=。

反觀當今中國社會,由於歷史的原因,“階級”一詞在年齡稍長的一些人那裡是很忌諱的,似乎一談階級,立刻就回到了“劃階級,講成分”的年代。因此,儘管許多人認為當前社會資源佔有的不均等是一種客觀事實,但對於社會階層的存在與否仍然語焉不詳。特別是在中產階層認同問題上,他們的反應更是茫然。人們無法對中產階層加以具體界定,只是朦朧感覺那是“有房有車”的一族。對於他們體面的工作、精緻的生活、時尚的穿著等等,年輕人很是羨慕,併成為許多人的奮鬥目標。許多富有的人們,並不認為自己已經邁入中產階層行列,他們目光投向的是那些身價百萬、千萬的老闆,在他們的觀念中,打工者是算不上中產階層的。

總之,當前社會大眾對中產階層的認識是多樣化和片面化的。所謂多樣化,是說人們對中產階層劃分標準非常混亂,尚未形成一個理性的、大致的看法。所謂片面化,是說人們對中產階層的看法集中在經濟收入層面上,少部分人觀察到了中產人士們生活方式的差別,對於中產階層的政治參與、社會功能等諸多方面,人們幾乎還沒有意識到。

這種情況,對於中國中產階層的發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中產階層意識的滯後勢必會影響中產階層的形成與發展。由此,瞭解目前中國社會中產階層的認同現狀,建構中產階層理性的認同,對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當代中國中產階層的社會認同(1)

根據鄧肯的整理,對社會分層的測量指標有:(1)經濟生產變數,如財富、所得、資產等;(2)經濟消費變數,如生活水準、消費形態等;(3)社會變數,如聲望、榮譽,及道德性評價等因素;(3)資訊變數,如教育、知識、技術訓練等;(5)文化變數,如生活方式、地位特徵、語言、禮儀、心理滿足度等因素;(6)與權力或權威有關的變數,如影響力或決策等因素;(7)與公民有關的因素,如法律地位、社會參與等變數;(8)上述變數之總和。 蔡淑鈴,同前引書,第78~79頁。

2001年10月,在陸學藝主持的“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中承擔的“中國中間階層研究”的專題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對現階段中國中間階層的界定:“所謂中間階層,是指佔有一定的知識資本及職業聲望資本,以從事腦力勞動為主,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具有謀取一份較高收入、較好工作環境及條件的職業就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