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正是這種物質和經濟的雙重保障;為後來魏一統天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屯田制最大功勞就是使經濟發展;人民不在捱餓;而北方民族也因此更加團結了。屯田制和以前的田制最大的不同就是軍隊的加入;這使規模更大;農民負擔減少;軍民關係也變得融洽了。當田地是國家的;即官田;這使農民利益並沒有真正得到保障;這是封建社會必然的結果。
屯田制最早並不是曹操發明的;漢後歷代政府就實行了屯田制。最早應該是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由於連年的戰爭;漢初期為了恢復生產;穩定國家;就大力進行農業的生產;而屯田在當時就有了一定的規模。當曹操推廣屯田制的時候;田制已經有了一定基礎。而屯田制的產生一方面是曹操迫於當時落後的生產力所做出的改革;另一方面也是他想一統天下;要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所至。就這樣屯田制就在魏發展起來了。 。。
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筆者字面理解
治大國,若烹小鮮。
“烹小鮮”就是煎烹小魚,這是用烹魚比治國。小魚很鮮嫩,用刀亂切或在鍋裡頻頻攪動,肉就碎了。國家的統治者治理國家,要像煎小魚那樣,不要常常翻弄。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如果天下人都明白了自然法則,換言之就是天下人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掌握了科學知識,那麼一切鬼神邪說就都沒有了傳播市場。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人們都揭穿了鬼神邪說的假面具,那些鬼神邪說還會害人嗎?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聖人本身就是以民為本的,他的所作所為亦不傷害人民。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聖人以民為本,鬼神邪說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了,人們都掌握了科學知識、明白了自然法則,這就是道德要達到的目的。
筆者感悟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一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老子在這裡是告誡執政者,要遵從社會自然秩序,不能朝令夕改、隨意變動、胡亂折騰,否則國家就會出亂。意思是治理大國家,就好像在烹煎小魚一樣,不能常常去翻動它,不要常常去變動政策,否則就會將一條魚煎得破碎不堪,人民會因政策的變來變去,而難以適應,而備受煎熬。 治理大國,要象煎烹小魚一樣。這是老子“無為”思想的一個具體的闡述。夫大國,地大人眾事雜。地大則令有不通之處,力有不及之所;人眾則思想複雜、意見不一、素質不齊;事雜則經濟政治社會問題紛繁,國事家事天下事諸事具備。在這樣的情況下,治理國家得象煎烹小魚一樣,不能老去翻動,不去攪擾人民,則民心安定,政府有信用,社會安穩,天下太平。若朝令夕改,政出多門,忽東忽西,民不知所從,就會導致民怨沸騰,社會動盪,進而災禍滋生,國無寧日。
老子在本章裡還闡述了一個重要的唯物主義觀點:“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道”是萬事萬物本身固有的內在本質規律,“德”是人們對萬事萬物本身固有的內在本質規律的認識,並且順應這些規律行事,用現代的語言來描述就是按照“科學知識”行事。人們不斷在探索事物的奧秘,所以科學知識也在不斷發展,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接近事物的本質。之所以能夠產生一些鬼神邪說,就是因為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得不到科學的解釋。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自然現象的面紗不斷被揭開,鬼神邪說就越來越站不住腳了。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瞭如此精闢的唯物主義觀點,實在是太偉大了! 。。
秦始皇折騰百姓
秦始皇折騰百姓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
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咸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
統一之後,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雖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