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子,睚眥必報,不放過任何一個對付異己的機會。在這其中最令人氣憤和惋惜的,就是用計逼走順天府尹劉宗周。
劉宗周,字起東,號念臺,山陰人,明朝末年著名理學家,曾師從王陽明。其學之要,在“誠意”,在“慎獨”,人稱之謂“千秋正學”,是當時文化界的代表人物。
。←蟲工←木橋 書←吧←
第32節:奈何江山唱晚(32)
作為明末的一代大儒,劉宗周既影響了中國的文化傳承,同時也培養出了像黃宗羲這樣傑出的弟子。但與文化上的巨大成就相比,他的仕途卻堪稱坎坷磨難。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凡有良知計程車大夫皆以“直言敢諫”為榮,特別是明朝末年,以知識分子為身份特徵的東林黨人,更是大力地展開議政諫政的群體活動。事實上,這種做法,倘若面對的是一個英明的君主,那還好說些,但如果面對的是像朱由檢這樣的昏君,那無疑是在給自己製造災難。而在東林黨和援手東林的人之中,劉宗周更是以性格剛正、果敢為名,因此他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萬曆年間,國子監祭酒湯賓尹和顧天埈等人借聚眾講學之名,拉幫結夥,在政治圈中形成了一股頗有市場的勢力,同時為了取得相應的政治資源,他們以各種名目誣陷東林黨人,人稱“宣昆二黨”。而御史徐兆魁、喬應甲等人與宣、昆兩黨“聲勢相依”,也趁此機會在朝中大肆排擠東林黨人,謀求個人的政治利益。對此,初入政壇的劉宗周卻憑著一股豪氣和公義之心,毫無顧忌地上書聲援東林黨。但由於“宣黨”、“昆黨”勢力強大,而此時的劉宗周又沒有政治靠山,所以不光沒幫成忙,險些還把自己搭了進去。為了表達自己的憤怒失望心情,年少義氣的劉宗周辭官回家。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改元天啟,當年三月命劉宗周為禮部主事。這一次劉宗周依然不改往日風風火火的作風,一入朝便上疏劾奏魏忠賢“導皇上馳射戲劇,奉聖夫人出入自由。一舉逐諫臣三人,罪一人,皆出中旨,勢將指鹿為馬,生殺予奪,制國家大命。今東西方用兵,奈何以天下委閹豎乎。”並要求皇帝恢復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鐵榜之制,藉以防止宦官擅權越政。此時正是魏忠賢專權得寵的時候,劉的這種做法立刻給自己引來一身的麻煩。而那時的皇帝朱由校又是一個渾蛋中的渾蛋,當庭怒不可遏,說他“出位妄言,好生可惡”。幸虧當時的內閣首輔葉向高全力施救才保下一條命,最終被判廷杖六十,罰俸半年。
天啟二年正月,後金軍隊攻陷廣寧,朝野之間一片恐慌。滿腦子忠君愛國的劉宗周再一次上疏,要皇帝懲罰那些抵抗不力的官員,並建議起用頗有治軍能力的李三才為兵部尚書,錄用政治名嘴丁元薦和諫臣楊漣等人。但是這一次,他依然沒落下什麼好的結局,皇帝不光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反而是將他極為嚴厲地斥責了一頓。於是不久之後,劉宗周再次以生病為由,返回原籍。
天啟四年九月,吏部奉旨升劉宗周為通政司通政,行文催促他趕緊離家上任。但劉宗周不光不領情,還以楊漣、左光斗等正直諸臣受到無理迫害、削籍歸裡的事件為由頭,再次上疏諫政並拒絕出山做官。同時他還毫無遮攔地繼續抨擊氣焰遮天的魏忠賢竊弄權柄,禍國殃民。為此,又遭到皇帝朱由校和魏忠賢一夥的殘酷打擊,以久不入朝應命為理由,給他扣上了“蔑視朝廷,矯情厭世,好生恣放”的大帽子,最終把他革職為平民。
經過一連串的政治打擊,劉宗周心灰意懶,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學術上。1627年,熹宗朱由校一命嗚呼,其弟朱由檢即位,一登基便疾風掃落葉一般連番出手,沉重地打擊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而此時正罷官在家的劉宗周覺得自己似乎又一次看到了帝國的曙光。於是崇禎元年,劉再次應皇帝朱由檢之命,上京任職,這一次他被任為順天府尹。
劉宗周到京上任後,立刻對首都的經濟文化建設做出了合理的調整。大力發展教育,並完善了戶籍制度,同時對於那些土豪劣紳,劉宗周處理起來也是毫不留情。在他的親力親為下,北京城的面貌煥然一新,老百姓的賦稅也降低了很多,各種犯罪案件的發生比率較之從前大大降低。
在劉宗周任順天府尹的第二年十一月,皇太極帶領精銳的後金軍隊繞過固若金湯的寧錦防線,從蒙古入境一路斬殺,直攻到了德勝門外。作為帝國元首的朱由檢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心驚膽戰,對朝事幾乎不聞不問,朝野之間人心惶惶。在這種情況,劉宗周毫不畏懼,妥善維持著京城的正常運轉,並表示說:“吾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