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世人汲汲營營無非為了名為了利,再有真本事的人也往往逃不過這些誘惑的桎梏。剩下繼續參加九淵招募的這些人,倒也不會全是為了那豐厚的獎勵,九淵招募的首甲所代表的無上殊榮,才是這裡大部分人繼續堅持的理由吧。

這次嶽靖再提抽籤的事情,就沒有人再站出來提出異議了。

沒有人真是蠢的,一個月間減員四個人,再聯想到嶽靖之前的那番說辭,眾人已經明白了在這場招募裡所有的規則並不是非黑即白。發生了那麼多事,連人命都可以毫不在乎,即使諸如嶽靖等委派出的人表現的再和善可親,那也不代表規則的制定者會因為任何人的抗議就會做出任何的妥協和更改。

嶽靖還是一如往常的老好人模樣,隻字未提消失的四人是怎麼回事,彷彿原本繼續繼續參賽的就該是這剩下的十七人。可這時候,嶽靖越是表現的雲淡風輕和麵色如常,也就越發的讓人感覺到不寒而慄。

抽籤筒放在嶽靖面前的小案上,樸素無常的漆木雕花圓桶裡放了十七根籤條。

“這籤條的下面分別束了各位即將參賽的題目,抽到的題目相同的人即為對決的一組,各位匠師,請吧?”

嶽靖往一側站了站,吩咐了隨行的人員拿出賽制表單,穩如泰山的等在一邊準備登記第三場的分組情況。

蘇百川是第一個上前抽籤的,一個月不見他的氣色好了不少,右手還纏著繃帶,活動起來卻看上去沒那麼僵硬了。拆過籤條,蘇百川的眉心皺了皺,沉思了片刻才把籤條遞給了嶽靖。

嶽靖看了籤條的內容,眼神頗有些同情,“蘇百川,限時內製作仲尼古琴,要求古琴造型飽滿,音色仿古。”

不止聽了題目的眾人咋舌,就連蘇敏的臉色也不好看起來。

古琴的製作十分的複雜,再加上到了近現代時期的樂器多元化,專攻古琴製造的手工藝人已經非常的稀少。至於那些歷史裡流傳於世的古琴匠者之流,在華國已經算是絕種了。

即使是考較手雕匠師的全能型水平,這題目出的也太刁鑽了些。在場的諸位精通涉獵的領域都頗廣,但要說能在沒有參照物可尋的情況下憑空造出一把琴來,也實在是件難為人的事情。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即使不同於唐琴“體大、身圓、漆色富貴喜伏羲式”的特點,率屬宋朝的仲尼古琴琴體要扁平狹小的多,可這對於廢了一隻手的蘇百川來說,也仍舊是一件看上去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剩下的人也沒能對蘇百川同情多久,隨著抽取的題目一個個揭曉,得了題目的人無不是或錯愕或深思或面如土色。其中最讓人費解和難以接受的,則是一個讓製作棺槨的題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這段被引用做題目的話出自《易·繫辭下》,意思是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蓋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墳堆,不栽樹木做標記,後來的聖人改用棺槨。

抽到題目的人臉當場就青了。

發展到現代,棺槨已經被泛指作裝殮屍身的棺材,但既然題目是這樣的一番引用而沒有簡單的說讓做一副棺材出來,那其中的深意想要人不去猜都做不到了。

棺槨在封建禮教嚴謹的時期,被當做身份等級的象徵,規格上有著很嚴格的要求。棺用來撞臉屍身,槨,則是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大棺材。

要說讓人短時間內做出一副棺材出來已經是很刁鑽的要求了,要是再配上外面的外棺…僅憑藉這一人之力,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拿了題目的人臉色十分的精彩,一副想發火又無處宣洩的樣子,這樣的題目還不如讓他們直接放棄比賽來得簡單。最後抽到了題目的憋著氣上前問道:“不知道這一場的比賽規定時間是多久?要是限時之內兩人都沒有做出來又要怎樣評判?是根據完成度還是匠法的技藝高深判定?”

嶽靖道:“諸位完成作品的期限都是一個月,至於評判標準題目上也已經給說的很清楚了,有著明確的要求,技巧再盛,如果並沒有徹底完成,則統統都是要淘汰的。”

抽籤的現場已經是一片僵持的死寂。

如果沒有出現那麼多的變故,晉級到第三場的參賽人員應該是有三十六位的。可直到現在在場的眾人才開始明白,為什麼第三場過後賽制的要求是三十六中擇四人繼續角逐。

有些題目,實在是已經超過了自己的領域範圍,給出來琢磨和研究參悟的時間又短,就算是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