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膩,素而不淡,而且燉、煮、蒸、氽、炸必須齊全。只有這樣的菜品才能做到色澤鮮豔,突出白族人喜食酸辣的特色。
八大碗的烹製非常講究,每道菜都有獨自的烹飪方法,主菜“紅肉大燉”是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做成的。做法是:將豬肉切成塊,用白酒浸泡過的紅曲米將肉塊塗勻,然後放到鍋中燉熟,肉塊紅白相間,頗有喜氣。“酥肉”也是用半肥半瘦的豬肉做成的。做法是:將豬肉切塊,用調料醃製片刻,然後用蛋糊包裹;把食用油燒熱,放入裹著蛋糊的豬肉,炸至金黃色時出鍋晾涼,等到冷卻之後再放到鍋中煮,煮熟之後裝碗並撒上芝麻,色澤黃白,香氣誘人。“千張肉”就是酸菜扣肉,色澤金紅,味道酸中帶甜,肉皮呈波紋狀,令人賞心悅目。“粉蒸肉”是將稍肥的五花肉煮熟、切片,然後拌上調料和炒香的米細粒,裝入碗中,上籠屜蒸熟即可,肥而不膩、香氣繚繞。“幹香”也叫拼盤,是八大碗中唯一的涼拌菜,其實就是將滷熟的豬肉、豬肝、豬肚切成薄片,放到用酸菜或泡蘿蔔墊底的碗中,上面再淋上酸辣的配汁即可。另外三道菜就是“煮白扁豆”、“煮竹筍”、“雜碎湯”,屬於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纖維素的素菜與湯菜。
八大碗的用料較為簡單,但形式和禮儀卻非常隆重,所用器皿均為本地產的土碗和紅竹筷子,所以也稱土八碗。餐桌也很考究,一般選用劍川土漆雕花的八仙桌,在菜餚色澤的搭配下,顯得既美觀又古色古香。在酒席宴上,先由客人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入席,俗稱“開席”。此時,鼓樂嗩吶齊鳴,氣氛非常熱鬧,從而表現出尊重老人的傳統美德。在酒席宴間,八大碗中的主菜(葷菜)都有定數,每人能吃到兩塊肉,但碗中墊底的素菜卻可以新增。而且,客人還可以把菜帶回家中給老人和小孩吃,以使喜氣和福氣降臨到老人和孩子身上。
五、豆末糖
豆末糖是雲南通海縣的傳統產品,具有香、甜、酥、脆、入口無渣等特點。它以優質黃豆為主要原料,製作時先將黃豆磨成細面,並用小火將豆粉炒香,然後將白糖和飴糖同時放入鍋中熬製。等到糖坯拉白並有一定的溫度時,一邊疊層,一邊包入豆粉,並進行拉條、切塊,使其達到層薄如紙、色白如乳的程度。食用豆末糖時,能夠嚐到香甜之氣,而且松酥、香脆、不膩。
據考證:早在清光緒年間,通海縣的孔憲瑜便在當地開始了豆末糖的生產。他以黃豆末、飴糖和紅白糖為原料加工而成的豆末糖被當地百姓稱為“孔氏豆末糖”。解放前,主要靠手工操作,產量較小。解放後,人們開始用甲級白糖和米飴糖進行熬製,其中還要加入25%的水,熬製之後加入炒熱的豆末再拉條、切塊。由於其選料精細、工藝精湛、層次均勻、營養豐富、價格適宜,因此受到百姓的喜愛。
六、鴨油臭豆腐
口感獨特的鴨油臭豆腐
臭豆腐在我國各地都有,但云南的鴨油臭豆腐卻別具風味,成為雲南百姓酷愛的小吃之一。雲南產的臭豆腐色澤淡黃,表面長有一層酵菌體茸毛,聞之極臭,但鮮香適口;鴨油味腥,但鮮香濃郁。兩者結合,能夠起到去異存香的目的。
臭豆腐又叫做毛豆腐,據說是朱元璋發明的。他年幼時為地主放牛,後來被辭退了。失去生活來源的朱元璋只得住進破廟,從此當上乞丐,每天的食物就是長工們從財主家弄來的飯菜和鮮豆腐。有一次,朱元璋和乞丐們到外地趕廟會,一去就是三天。而長工們不知道這件事,每天依舊將飯菜藏在稻草裡。朱元璋第四天回來後,急忙到稻草裡拿吃的。但是,飯菜都已經壞了,只有豆腐還能成塊,但也長滿長毛。由於飢餓難耐,他只能將就著用破罐子煎著吃,但吃到嘴中卻感覺味道不錯。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吃遍山珍海味後又想起了當年的毛豆腐,於是命令御膳房按照自己的敘述製作毛豆腐,並以此宴請群臣,大臣們吃後都稱好吃。此後,毛豆腐便逐漸傳到民間,併成為價廉物美的名吃。
第三章 特色小吃(4)
昆明近郊的呈貢縣有一個七步場,那裡做的鴨油臭豆腐非常好吃。據說,此處的臭豆腐曾經作為貢品給康熙皇帝食用。
七步場非常重視豆腐的製作,材料必須是上好的黃豆。把黃豆加工成豆腐後,將其一塊塊地貯存起來,以便讓它發酵長毛。等到豆腐長滿寸把長的白絨毛,毛間還有些晶瑩的水珠,外皮呈橙黃色時,臭豆腐便做好了。要吃鴨油臭豆腐,需要先在烤鴨爐的鴨子下面放一碗臭豆腐。在烤鴨的過程中,讓鴨身上慢慢滲出的油滴到臭豆腐上。待鴨油達到一定量時,取出臭豆腐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