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褂子,下身穿白色長褲,肩掛繡花的掛包。白族婦女一般身穿白色上衣,外套紅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著藍色寬褲,腰上繫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腳穿繡花的“百節鞋”。已婚的女子挽髻,未婚者垂辮,但是她們都喜歡纏繡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頭。
在白族人的服飾中,壽鞋是一個重要的物件。白族姑娘和媳婦從小就要跟隨家裡的女性長輩學做壽鞋。壽鞋一般是用大紅色的綢緞或布料製成鞋的外面,在鞋頭的地方拼有一個“壽”字圖案。在這個圖案底下,用藍色或者綠色的絲線繡著一枝針葉松,代表常青和長壽;鞋幫的後跟是對稱直角三角形的圖案;鞋底為手工製作的三層底。
人一穿壽鞋就代表已進入老年,而且福祿雙全。一般情況下,白族人在過六十大壽時就開始穿第一雙壽鞋。此後,每年老人的生日都會收到子女送的壽鞋,一些多子女的老人每年都會收到好幾雙壽鞋。白族人認為壽鞋收得越多,老人就越有福,說明他的兒女孝順和教子有方,所以受人尊敬。當老人穿著壽鞋走到大街小巷時,人們總是很羨慕,老人心裡也美滋滋的。人們還會說誰家的女兒或媳婦會做壽鞋,做得如何如何好,而不會做壽鞋的婦女會常被人們譏笑。
十一、獨特的青年*
大理州北部的劍川縣,全縣總人口17萬;其中白族人口為16萬多,佔到了90%以上。在劍川縣縣城所在金華鎮以南5公里,有一個湖泊名叫劍湖,海拔2186米,是一個高原斷層湖泊,因地勢低窪,湖水源流充足。它的主要水源來自於附近的金龍河、格美江、永豐河、回龍河,現在湖內還有斷層潛水湧出。整個湖面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3公里,水容量為2000萬立方米,最大水深約8米,平均水深3米。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劍湖沿岸的白族未婚青年都要來到這裡舉行青年*。
當天晚上皓月當空,湖光瀲灩,劍川壩子的未婚男女青年每人劃一只小船到湖上相聚。此時,湖上百舟競發,燭燈點點,並傳來此起彼伏的白族調子。一隻只小船在白族情歌聲中從四面八方開始向湖中央聚集。到了湖中央後,船體交錯擺開,船與船間相距約10多米。未婚的男女青年各站在船頭,先高歌幾曲或者對唱調子,抒發自己的情懷。對唱一段時間後,男青年就點燃事先準備好的燭燈放在湖面上,讓它隨著水波和微風飄蕩。如果燭燈飄到哪個女青年的船頭,女方用水把燈弄滅,說明不想接受男方的追求;如果女青年接住了燭燈,放燈的小夥子就可以划著船向女方的船靠攏,並跳上女方的船頭和她在湖面上泛舟。開始時,男女分坐在船兩頭,唱曲調十分婉轉含蓄、娓娓動聽的白族調——《搭橋》。這個調子裡包括了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情況、情趣和志向,以及理想與追求等。調子對完後,雙方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如果認為對方很適合自己,就表達愛慕之心,有的還在這裡定下終身。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章 白族文化(8)
這天晚上的青年*,從明月初起一直進行到天亮,剛剛認識的情人依依不捨地離開劍湖。據當地的白族老人說,劍湖一帶的青年*從明朝時就開始了,體現出白族青年追求自由和幸福愛情的情懷。
十二、白族耍海會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有不少高原湖泊,當地人稱其為“海子”。居住在這些湖泊周圍的白族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與“海”有關的民族節日,其中最有代表性、規模最大的就是白族耍海會。
耍海會又叫“撈屍會”。關於這個節日有兩個傳說故事:一個是流傳於鄧川到喜洲一帶的故事。相傳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打撈南詔時期投入獼苴河殉節的柏潔夫人。柏潔夫人又名為慈善夫人,是六詔之一的邆賧詔的第一夫人。當時在六詔之中,處於最南端的蒙舍詔從細奴邏開始,得到了大唐的支援而逐漸強大起來。到了第四代王皮邏閣,他想兼併其他五詔,據說皮邏閣讓人在山上建了一座樓,並給五詔送去請柬,請他們在六月二十四日前來祭祖先,而且說誰要違抗了命令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五詔的大王們明知這是鴻門宴,但懾於皮邏閣的威勢也只好前去。皮邏閣把他們請到樓上舉行宴會,並把這五個人灌得爛醉,然後自己悄悄溜下樓去,還用祭祖的紙錢把樓點燃。
不一會兒,整座樓就燃起了熊熊烈火,且此樓早已經被弓箭手包圍,結果五位詔主都被活活燒死。後來,皮邏閣派人把他們的夫人們接來,說這是一場意外火災造成的悲劇。這些夫人在廢墟中尋找丈夫的屍骸,但一切忙碌都是徒勞的,這五個人早已經被燒得難以辨認。只有慈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