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的風格。
機械技術研究院的任務最多,也最難。整套燃氣渦輪機包括髮電裝置全部要他們設計,還有他們從未涉足過的材料力學技術,空氣動力學、以及真正的航空標準級動平衡技術。
其實說真的,燃氣渦輪機的原理和基本構造是所有發動機裡面最簡單的了,但是它又是最難的。大家去看看燃氣渦輪機的剖面圖就知道,它僅僅是一根主軸加渦輪葉片構成,當然還要加上一個空蕩蕩的燃燒室。但就是這些葉片和主軸才是最難的,這裡面的科技含量非常之高。對機加工工藝的要求也非常高。還有那個燃燒室也是最難的,特別是航空發動機的燃燒室。可以說燃氣渦輪發動機是世界工業科技的最高點,世界上沒有幾家公司能做到,就連世界上的著名的飛機制造公司,不論大小,全部都要購買別人的航空發動機,可想而知技術難度是多麼大了。當然他們要設計的燃氣渦輪發動機比航空發動機技術難度要低很多,所以他們才能試著設計。因為是在地面的,有什麼差錯,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安全事故。沈丹青之所以要自己設計,就是要他們提前練練手,從最簡單的做起。好為將來製造船用發動機和航空發動機,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郭東是個頭腦非常靈活的人,在長勝精工當技術部長這麼多年,他受到了沈丹青的影響,不再拘束於前人的經驗和技術。在開過多次的技術研討會之後,他的頭腦裡就有了一個大體的研發程序步驟,他決定先從渦輪風扇葉片設計做起。
他沒有絲毫空氣動力學理論基礎,從現在開始學,已經趕不上了。因此他乾脆採用最笨的的辦法,邊設計,邊實驗,邊修改。
具體的辦法是:先從第一級高壓壓氣渦輪葉片設計開始。設計出來之後,就馬上製作一個縮小比例的模型。在製作一個特定的外套,渦輪風扇在前面壓氣,後面就有空氣流量計計量空氣流量。然後就是不斷的實驗修改設計,再實驗修改設計……,直至達到最大的令他們滿意的空氣流量。然後就開始設計第二級高壓壓氣渦輪風扇葉片,再製作一個風扇模型加到第一級風扇模型的後面,在測試空氣流量。
到了這一步,又增加了難度。就是第一級和第二級有衝突的問題,有時候,第二級葉片對第一級葉片壓過來的空氣有阻擋作用。還有到底兩級葉片保持怎樣的距離才最合適。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動平衡問題,要始終保持主軸在一條直線上旋轉,而不能打擺子。哪怕是輕微的顫動都不行。
他們就是這樣艱難的一步一步的實驗著,解決了一個問題,又遇到了更多的問題。他們這樣做,在別的企業裡面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也是根本無法做到的,但他們能。
這就要歸功於長勝精工獨樹一幟的系統分配生產技術,也就是初級的工業4。0技術。從出圖紙到出產品他們的反應速度非常快,而且不影響他們日常的生產任務。他們只要在速率上做一個小小的調節,就能做到。因為在平常的生產中,他們不可能是最快的速度生產,因此完全可以摻雜一些零時的任務而不影響正常的生產。
還有就是他們的機加工工藝精度,也是別的企業無法做到的。需要加工一個什麼樣的弧面,他們輕鬆就能做到,是你想要什麼的精度,就有什麼精度。這些工藝和技術都是別人無法模仿的。
但這僅僅是外形設計,渦輪風扇葉片不是這麼簡單的。還有最重要的兩個指標,耐高溫和耐折騰。耐高溫這個大家很清楚,耐折騰就是要有很強的力學指標。特別是後面的低壓透平風扇葉片,它要帶動巨大的發動機和後面連著的發電機。風扇葉片又要求輕薄,而且裡面還是中空的,因為要使用空氣自冷技術。大家可以想象它的技術難度有多大。因此,航空發動機的風扇葉片,每一片都是以10萬美元計的。在這個技術要求上,他們要設計的風扇葉片,難度比航空發動機的風扇葉片沒少多少。因為他們設計的發動機體型更大。而且後面還要連著一個巨大的發電機。
總之,他們是碰上了硬骨頭了。而且也得不到外界的什麼幫助,因為當時的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還非常落後,幾乎全部要進口。船用發動機則是根本就沒有,就是在21世紀也沒有,全部都是進口的。
雖然中國現在也有燃氣渦輪發電機組,但是技術非常落後。更重要的是容易壞,根本不是郭東的他們學習的榜樣。
郭東他們是短時間沒有什麼動靜的,就像網路上的新名詞所說的那樣,他們是掉坑裡了。
各科研單位,都暫時到了瓶頸期,一時不會出什麼成果了,但各企業集團卻沒有這個現象。他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