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部分

靜,也就是雷聲大雨點小罷了。“天然”廠成不了多大氣候。

木琴和京兒卻不這樣看。倆人對“天然”廠的分析判斷,有著驚人地一致。

她倆始終認為,沈玉花之所以在第一輪的鮮果收購中沒有任何舉動,絕不是領導決策失誤,更不是技術和資金上的問題。“天然”廠初期生產經營的重點不在杏果上,而是放在了蘋果、桃子、梨等鮮果加工上面。這一塊,也是“天野”廠生產資源的重中之重。

有了這樣地判斷,木琴和京兒深感焦慮。

“天然”廠在耗費了大量資金完成基建專案後,正在積攢力量,養精蓄銳,要在夏季鮮果收購中重磅出擊,與“天野”廠一決雌雄。木琴把廠記憶體儲的可利用資金進行了盤點,看看“天野”廠在下一步與“天然”廠的真正較量中,到底能佔有幾層勝算。盤點的結果,卻大大出乎木琴的意料。廠內帳目與現存資金竟然對不起號來。實際存有的資金數額,比賬面上的數字短少了整整兩萬元。這不僅讓木琴嚇了一大跳,也把公章嚇了個半死。

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是帳目做錯了,還是資金流失了。這是必須弄清刻不容緩的大事。木琴叫振富主持,帶著公章及庫房保管人員,迅速核對帳目,一定查個水落石出。接下來,振富就帶著幾個人,整日蹲坐在財務部裡,把所有賬本、單據鋪排開來,一一核對。除了吃飯睡覺,誰也不準隨意外出,就跟關了禁閉一般。

第十章 風起雲湧的日子1)

一九九〇年的夏季,雨水來得忒勤,下得也大,難得有幾日好天氣。特別是進入了慣常的汛期,狠下了幾場大到暴雨。平日裡,也是一連十天八天地不開晴,終日陰雨連綿的,大雨不缺,小雨不斷。好在村裡的田地大多處在高坡溝坎上,山嶺地居多,平川地較少,雨過水流,還不至於造成水澇災害。

南河畔附近的水肥田,卻沒有這麼幸運了。地裡積著腿肚子深的積水。莊稼就被浸泡在水中,變得瘦黃拉嘰的,沒有個收成的景象。這片水肥田,是杏花村農作物能否豐收的支柱,是杏花村人能否保證肚皮不捱餓的根本依靠。因而,這個雨季,鳳兒什麼也顧不上了。不管下雨刮風,還是早晨傍晚,她一雙眼睛眨都不敢眨地緊緊盯看著田裡的澇情。那些日子,她近乎到了衣不解帶的地步。吆五喝六地組織老少爺們到南河畔上,今兒排水,明兒壘壩,忙得腳丫子朝了天,嘴丫子起了泡。

更讓鳳兒擔心的是,村裡有幾幢老宅子,已屬危房。裡面卻還住著幾個孤寡老人。一旦老宅子被雨水浸泡狠了,後果不堪設想。鳳兒組織勞力,對尚還能維修的房屋進行徹底地加固。對已破舊得搖搖欲倒的宅子,鳳兒不敢再叫人居住,便做工作,讓老人暫時搬出來。或是動員兒女們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居住;或是由村委出面,徵用並收拾出一些暫時閒置不用的堅固宅子,把老人們安頓進去。

如此這般地折騰,最終把鳳兒累趴下了。她發起熱來,渾身乏力,高燒不退,卻又在家裡呆不住,硬撐著虛弱的身子四下裡亂跑。嚇得國慶日夜不得安寧,像哄娃崽兒般地跟著打針喂藥。

此期間,木琴再次踏上了去南京的旅途。

這次的南京之行,是木琴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她認定,“天然”廠擁有著超出“天野”廠不知幾倍的實力。一旦出手,必將導致“天野”廠的整個敗局。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這場遭遇戰,木琴思前想後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只能到南京總廠去求援,爭取到更大的資金,與“天然”廠決一死戰。

臨走前,她主持召開了一次班子會,對村子和廠子裡的工作進行了細緻安排。由鳳兒全面負責村內大小事務,特別是注意防澇抗災工作,絕不能出一丁點兒紕漏。讓振富在最短的時間內,查清廠內的財務帳目。凡涉及違反財務和管理制度而造成廠子經濟損失的人,誰也不準向外洩露,要等她回來後,再商議處理辦法,萬不敢草率盲動。京兒和茂林依然要緊緊盯住資源市場的走向,想盡一切辦法繼續做好客戶的工作,掌握市場上的動向。特別是要看緊“天然”廠的一舉一動,不能有半點兒鬆懈和閃失。

這次去南京,她不打算呆時間長了,最多十天八天的就回來。臨走,茂生還一遍遍地囑咐木琴,叫她去看看在南京大學上學的鐘兒。鍾兒也就在這段時間裡放暑假。最好,倆人能一起回來。

第十章 風起雲湧的日子2)

木琴是坐著去南京送貨的洋行大貨車走的。為了叫木琴能趕上洋行的車,人民和夏至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拼了小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