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後來的情況證明了雷英夫的判斷極為準確。毛主席高興地說押不要認為美國如何如何,我們的小參謀就能預測出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行動,而且那麼準確,這可以說在軍事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不被假象所迷惑,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迷信定論。迷信已有的定論,容易限制人們的眼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認識水平也在不斷發展變化,過去形成的不少定論,有的可能過時了,而有一些定論壓根就是不正確的。比如哥白尼發現日心說以前,太陽圍著地球轉已經是定論,如果人們一直對此迷信不疑,那麼就只好永遠錯下去。實際上,這一定論本身就是被假象所迷惑的結果。

我們過去學習歷史,一直對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秦軍在長平坑俘40萬的說法深信不疑。書中講到,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的軍隊戰於長平,趙括兵敗,率領軍隊投降,他手下計程車兵40多萬人被秦軍全部活埋。北宋時期的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時,也認為長平之戰趙軍40萬人被殺害。有兩個大家在兩本名著裡認定,因此,人們有理由堅信,這件事是已成為定論的歷史鐵案。但實際上,早在南宋,大學問家朱熹就對此事提出了疑問。有一次,朱熹在給學生講課時說:司馬遷認為長平坑殺趙軍40萬人,這是不能令人相信的,趙軍戰敗是事實,如果說40萬人被活埋,那需要多麼大一片地方呀!另外,哪有40萬人肯乖乖被活埋的道理?因此,這件事情是絕對不可相信的。認真思考一下,朱熹的疑問的確有道理,如果把40萬人埋在一個地方,若干年後,這個地方被挖開,必然是累累白骨,慘不忍睹。可是,自戰國以後,無論哪朝哪代的史書中,都沒有發掘大量白骨的記載,難道那40萬具遺骸腐爛得一點蹤跡都沒有留下?特別是現代,馬王堆、兵馬俑等都相繼被發現和挖掘,假若真有坑埋40萬人的遺址,早已被發現了。可以說,在沒有發現物證前,完全有理由懷疑秦軍坑埋40萬戰俘之說是假的。

鄧拓說過,經驗證明,有時候對某個問題,如果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那麼,在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就很容易發現許多符合自己胃口的材料,而對於不符合自己胃口的材料和意見,就看不進去,也聽不進去。所以,機關幹部對任何問題的看法,一定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雷英夫在一篇文章中(事見軍事誼文出版社《司令部建設———參謀工作》),曾講述了朱德總司令看問題有獨到見解的生動事例,抄錄如下:

1943年,我有一次在總司令家裡修改報告提綱,吃驚地發現他對《三國演義》熟極了,對諸葛亮、劉備、曹操、司馬懿、孫權、周瑜、陸遜等都有深刻的分析。他說諸葛亮被人神化了。諸葛亮雖然很有本事,有許多高明的見解,幹過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對蜀國有很大貢獻,對後人有很多啟發和教育,是一位了不起的歷史人物,以至於廣大人民群眾都喜歡他,把他作為智慧的化身,當作無所不知、無往不勝的神人,但諸葛亮的錯誤缺點也很多,有些還很嚴重。以指揮作戰來說,“六出祁山”就很笨,按照當時情況,魏延建議諸葛亮率主力出斜谷,魏延率步兵出子午谷直插長安,兩路人馬夾擊曹兵,這個意見是正確的。司馬懿也是這種主張,說:“若是吾用兵,從子午谷逕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但諸葛亮不敢用此計,堅持只出祁山的錯誤主張,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六出祁山,完全是頂牛陣,老一套。結果一事無成,打不開局面。論工作方法,諸葛亮有著嚴重的事務主義,事無鉅細包辦代替,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結果自己累得要死,大家的積極性發揮不出來,事情也未辦好。司馬懿看準了諸葛亮這一個弱點,定下了和他打持久戰(蘑菇戰)的方針,說:“孔明食少事煩,豈能久乎?!”硬把諸葛亮累死拖死了。論用人,諸葛亮有宗派主義傾向,只喜歡順從自己的人,聽不得一點不同的意見。這一點比曹操、孫權差多了。關雲長、魏延、馬謖都未用好,不該用的用了,不該殺的殺了,弄得後繼無人……這些精闢的見解,我是第一次聽到的,在此之前,我也曾多次讀過《三國演義》,但都是隨著書跑,把諸葛亮當作神明,人云亦云,沒有新鮮獨到的見解。總司令的指點,使我如夢初醒,頓開茅塞。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借來一雙慧眼(5)

對細微現象不忽略不計

陳毅元帥曾經告誡機關參謀人員:有些雖然是小問題,卻埋藏著大的危機,所以機關工作者對小問題的觀察,應如獵犬般敏銳,不能放鬆一點一滴小問題,粗枝大葉是不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