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5。演講中的肢體語言;如:目光接觸,微笑,手勢,講師移動,站姿等。

6。提問的技巧;如何正確選擇開放式提問還是封閉式提問,如何正確選擇公開提問還是點名提問。

7。回答學員問題的技巧;調動群眾鬥群眾,是講師在回答不上某些問題時經常採用的一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即,叫其他的學員來回答某一個學員的刁鑽問題。

8。有效地組織小組討論;主要注意:限定討論主題,限制討論時間,要求全員參與,做好討論的總結。

9。如何有效地與各種學員溝通;培訓過程中學員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1)牛二:指自認為對課堂內容很專業的人,對講師所講的課題比較有經驗,或者個人自信心極強。喜歡在培訓的過程中給講師當場發詰難,極好爭辯;

2)宣賓以領導為主,總喜歡搶講師的話筒,把講師要講的話都講完了。

3)吳邊:指跳躍型思維的人,發言不超過1分鐘就會跑題的人,發言時經常跑題,喜歡長篇大論。

4)司雨:漠視講師的講課,自己在下面跟旁邊的人竊竊私語。

5)申沉:啥話都不說,啥觀點都不發表,默默的關注周邊的情況,信封“沉默是金”。

而與以上五類人的溝通策略各不相同:

1)牛二:尊重他的觀點,適當的時候給他發表觀點的機會。“調動群眾鬥群眾”,即調動有不同觀點的其他學員來反駁他。課間休息的時候主動跟他溝通溝通,最好能獲得他的支援。

2)宣賓:此類人以領導為主,演講前要先接觸他,表示尊重。可以引用他的一些觀點和說法。儘量少給他發言的機會。

3)吳邊:在他稍微停頓的時候感謝他的發言,把他的注意力拉回到主題上來,講師緊接著繼續自己的話題。或友善的提醒他,“我們有些偏離主題。”

4)司雨:不要讓他們難堪,叫他的名字,讓他參加討論。或把問題重複一遍,再詢問他的看法。

5)申沉:主動點名詢問他的觀點,如果他是“自視清高”型,就首先請教他的經歷,再詢問他的觀點。當他開口時,及時去激烈他。

初入社會的玄彬真沒想到就講個課還有這麼多技巧技法。真是隔行如隔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他再想想大學裡面老師雕塑般的講課方式,突然腦子裡蹦出來了幾個字“上樑不正,下樑歪”。

由於鄧課長醜話說在前頭,一定要看到玄彬的進步。所以玄彬幾乎拿出了高三時應對高考的勁頭。功夫不負有心人,全班20幾個學員中玄彬的講師試講成績名列前五。

痛定思痛,玄彬培訓完後主動找到鄧錢,把自己以前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改善措施講了一遍:

1)把PPT列印到A4紙上,一頁面可打4張或6張,然後在每張slide(幻燈片)旁邊標準一下自己要補充的故事或案例;把這份“小抄”放在講臺上,忘記時看看。即使碰到大腦突然短路也就不會怕了。

2)儘量熟悉要講的內容,並事先面對鏡子全程講幾次。自己練習時計好時。

3)找幾個同事,充當自己的聽眾。講完後,請同事反映一下自己的一些小毛病:如是否有些撓頭撓耳、手插腰、手插褲袋、講話有“恩,啊”等口頭禪。也可對自己的講課進行錄音、錄影,好自我發現問題。

4)儘量提前進入課室,熟悉一下講課的現場,並與學員先互相熟悉一下。這樣可以適當減輕自己緊張的情緒。上臺前做幾次深呼吸。

5)講課時,一些常識性的內容請聽眾自己來講。闡述道理時,儘量藉助一些故事或個人的經驗。切忌照本宣課。透過問一些問題來調動聽眾思考。有句話說的好,“平庸的講師念內容,良好的講師會解釋,優秀的講師會啟發。”

6)講課的時候聲調要抑揚頓挫,時高時低,蕩氣迴腸;

鄧課長看著玄彬慢條斯理的噴了半個小時的口水,臉上也慢慢露出了笑容。但是,做事一向一絲不苟的鄧課長還是要求玄彬第二天重講了一遍《環境意識》這門課。玄彬第二天照做,鄧錢聽完後提了幾個無關痛癢的不足點,就開心的離開了。

玄彬看到鄧課長如此認真的培養自己,不經意想起了一句話:一個人在讀書的時候,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遇到好的老師;而一個人在工作的時候,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遇到好的領導。

11。空降兵1

現在很流行“空降兵”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