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3部分

指派陸完去負責海事,江南那邊滅口之後,藉此大功,順勢將其扶正,然後杜絕天津的經濟來源,徹底撥亂反正,這番豐功偉業,正好給自己的仕途畫上一個輝煌的句號。

一時間,王鏊志得意滿,捭視朝堂。

“哦?”正德驚訝的問道:“王大學士,朕的海事方針,你已經知道了?而且,整件事你都知道了?”

“啊?老臣……陛下……”王鏊茫然,海事方針?被海盜襲擊了,當然要剿匪啊,還有啥好想的?而且,整件事?這是什麼意思,江南的謀劃洩漏了?皇上惱羞成怒,那樣的話,恐怕就不得不動用後手了。

可問題是,皇上,您到底要表達個什麼意思啊?老頭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失誤,跟當今皇上說話,一定不能急,一定不能順著他的思路走,否則的話,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被他的瞬移帶到溝裡去,自己的問題就是太急了。

“既然王大學士願意負責,那就再好不過了。”這會兒才明白已經晚了,奇葩的人一般不止會讓別人誤解他的意思,而且還很擅於曲解別人的意思,或者說,他從來都不理會別人的言外之意,只是根據自身需要來理解問題。

眼下,正德的行為就證明了這一點,他很滿意的點點頭,自顧自的分派起任務來:“據說那些海盜當中混雜了不少倭人,幕後主使很可能是倭國……”

王鏊等人越聽越迷糊,假借倭寇的名義殺人,其實不是謝宏的原創,而是江南士人們的創意,被謝宏給剽竊了而已。

從開國年間,倭寇就時不時的興風作浪,無論是在可信度上,還是善後方面,假借他們的名義,都比打著許氏兄弟的旗號要方便多了。

可是,這次攻打旅順,他們也想過這招,只不過就只是想想而已。去倭國的海路被封鎖了,一時也不好招人,從琉球雖然能繞過去,可很多倭國大名都被謝宏降服了,正上趕子巴結他呢,招人的動靜大了的話,難免不打草驚蛇,所以,這個誘人的想法被他們放棄了。

結果皇上現在突然提起來了,這是怎麼個意思?皇上從來就不以善解人意而著稱啊?

“所以,朕決定,向日本國王,也就是那個自稱天皇的傢伙問罪,責令他來北京,向朕解釋,到底為什麼放縱倭寇來大明興風作浪,同時,也要他向這麼多年以來,因為倭寇而死難的大明百姓道歉……”

想了想,正德繼續說道:“最後,還要他去了那個封號,天皇?朕是大明天子,都沒好意思自稱天皇,區區一個倭島的國王,怎麼就敢自稱天皇?哼,真是大言不慚。”

“……”王鏊等人徹底迷糊了,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怎麼一下扯到日本國王身上去了?而且,那個天皇又是怎麼回事?倭國有這麼個人?

他偏過頭,看了一眼禮部尚書周經,後者微微搖了搖頭,負責外交的是禮部沒錯,可大明跟倭國的往來本來就不多,對於倭國的領袖,卷宗中也都以日本國王稱之。

日本的國王有些古怪,經常換人,不但換人,而且連姓氏都不一樣,有的時候姓足利,有的時候姓藤原,還有的時候姓細川……依照大明的觀點去看的話,日本經常改朝換代,國王的姓氏都換了,不是改朝換代是啥?

反正,那裡是個古怪的地方,而且又被太祖皇帝設定為了不徵之國,就算是專門管外交的禮部,也沒人願意花心思在那裡,周經上任伊始,又哪可能知道這些?

儘管也經常搞出烏龍,可謝宏這個穿越者對倭國的瞭解,還是足以傲視大明朝堂的,而受他影響最大的正德,會知道天皇的存在,也就不是啥稀奇事兒了。

正德鄭重其事的囑託道:“王大學士,這件事就交給你了,期限麼,嗯,讓他在新年前趕到就行,朕果然很大度吧?”

“……”王鏊無語,這還大度?人家日本國王很無辜的誒,老臣也很無辜哇,那可是個國王!

這時代可沒有什麼友好訪問之類的套路,一國國王出現在他國的國都,還要道歉解釋什麼的,那只有兩種情況。一就是這個國家已經亡國了,國王或是被抓或是流亡了;要麼就是這個國家即將亡國了,國王才會親自做這種事。

倭國,從大明開國開始,他們一直就很桀驁不馴,經常炸刺,直到寶船東渡,這才有所收斂。這樣的一個國家的國王,怎麼可能輕易做這種事?何況還是為了一個子虛烏有的罪名。

王鏊哭的心都有了,別說他,他甚至都不認為謝宏有這個本事,朝倭總督府雖然勢大,可終究還是以收買為主,而不是強壓。倭國是那麼好征服的嗎?當年蒙元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