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過、有一些悲傷,你也可以更進一步去感覺一下這些是不是在你平常生活裡都很難表達出來,你總是讓它們留在生命裡,甚至擴散到許多其他的領域和人際關係中。這時候,你已經進入了情緒的深度,也許不只是覺察到你會離開誤會自己的人,你也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算了,有什麼好說的,說了也沒用!”同時也感覺到自己的無奈、無力、無助,想要放棄的感覺,你也感覺到自己悲傷、難過、憤怒的情緒。其實這也是一種傷害,一種不被瞭解、不被接納、不被認同的傷害。如果是別人誤解你,也許你不會有這麼深的痛,但是如果你曾經為這個人付出許多,你這麼關心他,這麼在乎他,所以當他誤解你時,你的傷害就特別深。或許你可以進入更深的地方去看看自己的害怕,你害怕:“他會以為我是這樣的一個人。”你害怕被誤解,害怕當他誤解你時,可能會失去這個朋友,自己可能會變得孤單,也可能你害怕的是孤單。
覺察與覺醒(3)
因此,在覺察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覺察那些我們平常避開的、逃避的、不願意看的、不願意面對的、不願承認的。當然在這種覺察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許多痛苦,然而美麗的鮮花往往是開在劣境中,因此覺察需要極大的勇氣。
春秋戰國時,一個鄭國人丟了一把斧頭,他懷疑是鄰居偷的,可是並沒有把懷疑說出來。然後他開始仔細觀察鄰居的行動,他看到鄰居鬼鬼祟祟,看人的時候眼睛眨來眨去,無論怎麼看,都像個小偷。就這樣觀察了一個月,每天都覺得他的鄰居就是一個小偷。直到有一天,他無意中在自己的柴房裡發現了遺失的那把斧頭,從第二天開始,再看到鄰居時,怎麼看他都不像小偷。我們生命裡,常常會有這樣選擇性的覺察,當我們自覺是個溫和的人時,就可能避開自己的不滿、委屈與憤怒;當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時,就可能會避開自私、我的需要和慾望。也許在生命裡,我們覺察的寬廣度一直都被自己鎖定在自己想覺察的地方,所以,覺察的第一度空間就是覺察自己平常所避開的,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課。
覺察的第二度空間是深度。潛意識就像一座冰山,無限寬廣而且無限的深。冰山所露出來的一角,僅僅是表面上我們看得到的一個行為——當然也有很多人連自己的行為模式都沒有覺察到。所以覺察要向深處去探索:首先你要覺察到自己的行為,然後再看看自己的行為之下還有些什麼樣的思想模式,造成你這樣的行為;在思想的下面還有所謂的感覺,比感覺更深的地方有情緒,比情緒更深的地方有所謂的傷害,比傷害更深的地方有害怕、恐懼。而在比恐懼更深的地方有渴望、欲求的失落與滿足,而再往下還有我們的價值體系。舉例來說,每當有人誤會你的時候,你就離開那個人,你覺察到自己這種行為模式,就可以向更深的地方去看,當你離開的那一剎那,你頭腦中浮現什麼念頭?或許在那一剎那間,你頭腦裡浮現的是:“唉,再講吓去也沒有用,算了吧!”這句話在你生命裡是否也是一個思想模式,它是否經常在操縱著你的許多行為,總是浮現在許多重要的關頭,然後影響著你的行為、你的抉擇呢?
當你覺察到這樣的思想模式時,或許可以更深入地去看,伴隨這個聲音出現的是什麼感覺。也許當你身體離開這個人,頭腦浮現“算了,再講吓去也沒有用”的時候,可以覺察到自己有無奈、不滿、委屈、無可奈何、挫敗,等等的感覺糅合在一起,同樣你也可以再去檢查自己的生活裡是不是常出現這些感覺?你對它們是不是很熟悉,它們是不是在你成長過程中,一直緊緊伴隨著你?當然你也可以到更深的地方,可能會發現其實你有憤怒、有一些生氣、有一些難過、有一些悲傷,你也可以更進一步去感覺一下這些是不是在你平常生活裡都很難表達出來,你總是讓它們留在生命裡,甚至擴散到許多其他的領域和人際關係中。這時候,你已經進入了情緒的深度,也許不只是覺察到你會離開誤會自己的人,你也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算了,有什麼好說的,說了也沒用!”同時也感覺到自己的無奈、無力、無助,想要放棄的感覺,你也感覺到自己悲傷、難過、憤怒的情緒。其實這也是一種傷害,一種不被瞭解、不被接納、不被認同的傷害。如果是別人誤解你,也許你不會有這麼深的痛,但是如果你曾經為這個人付出許多,你這麼關心他,這麼在乎他,所以當他誤解你時,你的傷害就特別深。或許你可以進入更深的地方去看看自己的害怕,你害怕:“他會以為我是這樣的一個人。”你害怕被誤解,害怕當他誤解你時,可能會失去這個朋友,自己可能會變得孤單,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