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只要來得及,也會把人口和糧食都轉移到城廓中,以防止被屠殺或掠奪,這便是建造城廓的一個重要意義。
這樣的大規模戰亂通常很少發生,但天時災荒卻很常見。如果遭遇大面積的災荒饑饉,城廓廩倉中的糧食也是賑災所用,是一種戰略儲備。所按照國法規定,太平豐收時節。廩倉中要存夠一年之糧。
蠻荒中的部盟首領若山,前不久已正式受封為山水城城主。若山任命蠱辛為山水城的倉師,就是負責這種事情的。
每年農閒時,城廓會徵調轄境內各部族人修補與新建道路橋樑、整飭河道堤岸、開墾荒野田地、疏通灌溉溝渠、製造各種公用之物。這稱之為勞役。只有獲得官方認可身份的貴族才能免於服役,邁入初境得以修煉者也可以不必服勞役。除了徵役之外,城廓還會按照物產的一定比例徵收食稅。以充實國中廩倉。
城廓還是境內民眾組織商貿交易,或自行交換物品的最大集市所在,也是資訊交流以及互相學習各種技藝的場所。官方也會教授境內各部族居民學會耕種作物、開墾田地、製作與使用農具。
這種城廓治理制度,是從五百年前伴隨著巴國的建立而出現的,廣袤巴原上的各部族人由此告別了矇昧的蠻荒年代。巴國每年春秋兩次的正祭,首先要祭太昊天帝,那已經是一種神道的象徵;其次祭開國之君,那既是歷代國君的先祖,後來漸漸也成為巴原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