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是出仕,而是退隱。這種思想對諸葛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諸葛亮和他在一起,思想日益成熟,學問日益精進,久而久之,便從龐德公那裡獲得了〃臥龍〃的雅號。

司馬徽也並非像劉表所說是個〃小書生〃,而是一個大學者。龐德公對司馬徽的認識與劉表絕然不同,他送司馬徽一個雅號〃水鏡先生〃,誇他學問淵博,有知人之鑑。事實上確是如此。

據說龐統第一次去潁川見司馬徽時,正遇上他身背籮筐,準備去採桑。龐統想試試司馬徽的學問,便從車中探出頭來,問道:〃來者可是司馬先生?〃〃正是。〃司馬徽答道。龐統說:〃我有一個問題想向先生請教。我聽說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怎能夠屈洪流之量,卻幹些織婦之事?〃司馬徽見問,知道對方也不是凡庸之輩,便說:〃你先從車上下來。〃待龐統下車之後,司馬徽便開始給他上課:〃你只知道小路近捷,卻不想會有迷路的危險。想當初伯成耦耕,不慕諸侯之榮;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後為奇?此乃許、父所以忼慨,夷、齊所以長嘆,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

司馬徽這番話,不但闡明瞭自己關於富貴的觀點,而且句句都有歷史典故。他說的伯成,是堯舜時的伯成子高,後來禹坐天下,他便辭官回家種田。他說的原憲,是春秋時宋人,孔子的弟子。此人生活十分貧困,但始終學而不輟。他說的許、父、夷、齊,即許由、巢父、伯夷、叔齊,都是古代不求富貴的隱士。他說的〃竊秦之爵〃,指的是呂不韋。此人曾利用手中的財富,幫助秦太子子楚回國登位,被封官賜爵。他說的〃千駟之富〃,指的是春秋時的齊景公,據說他有馬千匹,但無使民稱頌的德政。龐統聽了司馬徽這番話,對他的學問和見識都佩服得五體投地,說道:〃我生在邊野之地,少見大義之人。如果今天不來叩洪鐘、擂響鼓,便不能領教其聲音的洪亮。〃說完,便步行隨司馬徽來到郊外採桑,二人一個在樹上採,一個在樹下裝,邊採邊談,一直聊到深夜。

第15節:第二章十年砥礪(9)

司馬徽不但有學問,而且還是荊州地區古文經學的領袖人物。司馬徽到荊州以後,和劉表的五業從事宋忠一起授經講學。宋忠是當時與古文經學大師鄭玄齊名的學者,他與鄭玄雖同是古文經學的宗師,但兩人的治學方法和特點又有所差異。宋忠和司馬徽教出的學生李仁、尹默、王肅等都〃依準賈、馬,異於鄭玄〃。這就反映了宋忠、司馬徽的學問與鄭玄確有區別,這種區別大致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宋忠、司馬徽的學問約簡,而鄭玄的學問深蕪。總的說來,東漢時的古文經學要比今文經學約簡得多,正因為如此,鄭玄的古文經學在東漢末期佔了上風。但鄭玄學通今、古各經,他的古文經學中吸取了一些今文經的內容及觀點。而宋忠等所撰寫的《五經章句》,在當時被稱為〃後定〃之學,鮮受今文經學影響,因而與鄭玄是不同的。在南北朝時,宋忠、司馬徽的學生王肅所注的《周易》在南方流行,鄭玄注的《周易》在北方流行,而《隋書·儒林傳》所說〃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正概括出宋忠、司馬徽所代表的荊州學派與鄭玄的古文經學各自的特點和優劣。第二,宋忠、司馬徽的學問主張學以致用,與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前面我們說過,進入荊州的人士有的是為了避難圖存,有的是為了待機擇主,有的是為了發展學術,不論何種動機,其現實性都是很突出的。宋忠、司馬徽學問注重現實的風格自然會受到這些人的青睞,這反過來又會加重荊州學派的學以致用的現實色彩。而且荊州學派注重新解,不囿於成說的學風,對學人們步入仕途,適應政治變革的需要頗為有利。

司馬徽治學約簡、學以致用的學風,對諸葛亮是有深刻影響的。歷史記載諸葛亮讀書,不是〃務於精熟〃,而是〃獨觀其大略〃。這不能理解為諸葛亮讀書粗疏,而是說明了他在讀書時比一般人多花了分析綜合,從中抽象出最本質的東西的功夫。這種提綱挈領化繁為簡的本事,正是諸葛亮把治學約簡的學風用於讀書的最好說明。諸葛亮讀書注重領會精神實質,正是出於思考、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因為只有最普遍、最抽象的道理,對理解現實具體問題才有理論的指導意義。諸葛亮的《論諸子》,很能體現他學以致用的現實主義風格:

老子長於養性,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尾生長於守信,不可以應變。王嘉長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