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囤積糧食。原來是為了拿來給父皇買乖來的。真是可惡之極,這個丫頭,上次漕運的事,這次的事情,還真是把他玩弄於鼓掌之間。跟老八,一樣的可惡透頂。周王心裡點燃了熊熊大火。
而皇帝的話,讓下面的功勳貴族之家,文武百官全都啞口無聲。得了,現在連說傻子都沒再敢接話了。要萬一皇上來句,你們得向溫婉郡主學習,難道也學郡主,賣了身家。這裡的人,可都還有一大家子要養活了。不像溫婉郡主,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更何況人郡主還有封地。一輩子不愁吃穿的。
“朕當時問溫婉,問她為什麼這麼做。溫婉當時說,銀子沒了可以再賺,天齊朝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家眾志成城一條心,就沒有度不過去的坎。溫婉她只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就心繫百姓,時時關心國計民生,有這樣的心胸。知道國庫沒錢,災區災民沒飯吃,就把所有的身家全都賣了籌集銀子賑災。我大齊朝這麼多棟樑之才,難道會連一個十歲的孩子都不如。朕相信,站在這裡的眾位愛卿,一定都如溫婉,都是憂國憂民,忠君愛國,心存百姓的。朕也相信如溫婉所說,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難關。現在的水災,只要大家齊心協力,這個災難一定可以很快就過去的。”皇帝興致高昂地說著。
下面,鴉雀無聲。誰都不敢接話,都低著頭,保持沉默。
一百五十二:踴躍捐款,鄭王賑災
皇帝看著,倒也沒說廢話,就盯著其中的一個人。冷嗖'奇‘書‘網‘整。理'提。供'嗖的叫著“淳王,你說溫婉這話說的是不是對的?只要大家齊心協力,這個難關就一定可以度過?”
“皇上,臣願意捐獻十萬兩。”被皇上直勾勾地看著的淳王,淳王頭皮發麻,到了這個地步,不出血是不可能的。想著溫婉把身家都出了,自己跟他合股,皇帝還會不知道他的錢袋子。當下,只能咬牙,大出血了。還好,這三年多,賺得多,花得少。要不然,非得心疼死。
皇帝不滿意了。淳王可是跟溫婉一起做生意,這兩年他沒少賺,溫婉捐獻一百多萬,他只有十萬。沒有跟溫婉的對比,十萬已經是一個大數目了,有那一百多萬兩的對比,十萬兩跟毛毛雨一般,太少了。
“臣願意捐獻二十萬。”報完以後,淳王的心在滴血。這次,他真是損失慘重啊。二十萬兩銀子,就這麼沒了。不過,哼哼,淳王把這筆帳算在溫婉的頭上。
“恩,淳王捐獻二十萬,不錯。”皇帝勉強贊同。
淳王額頭出汗,二十萬就換來一個不錯。這次是真的大出血啊。二十萬,這幾年明月山莊的收益全都給皇帝了,他還倒貼了其他進去。跟溫婉合作生意的賺的錢,全都給皇帝做了啊。淳王在心裡唸叨著,溫婉,你要到時候不幫著我把這二十萬兩賺回來,本王跟你沒完。
“父皇,兒臣願意捐獻十萬兩。”皇帝很快轉了方向,冷叟叟地看著周王,周王也趕緊站出來了。到了這個關頭,他一樣逃脫不了。與其等他老爹逼著他,還不如主動上報。
皇帝點了點頭,接下來的止親王世子硬著頭皮道“皇上,臣願意捐獻王府裡一年的俸祿銀子。”
皇帝很不滿意,但是,能捐獻一萬多兩的俸祿銀子,也總比沒的好了。下面的宗室貴族,都表明自己願意捐獻一年的俸祿銀子。輪番而來,一一表態。沒一個人拖拉。
得,這下要不表態,不表態的反而成了圈外人物了。連那些平日裡真正的一毛不拔的王公貴族都捐獻了一年的俸祿,他們還能逃得了。下面文武大臣,一個一個的,硬著頭皮一個個報數,旁邊的幾個戶部的幾個書吏奮筆疾書,寫得那個興奮啊。這些日子,受壓力最大的就是戶部了。現在有了這一筆一筆的銀子。能不是高興的事。
而聽到身邊的人報數目,有幾位大臣已經動了心思。這麼多銀子,要是能得了賑災的差事,應該能立一大功勞,而且,應該也能添置不少的進項。
於是,史部尚書米大人等到下面的官員全都表態願意捐獻一年的俸祿銀子,現在就先交上來(皇帝不允許說從月俸里扣)。等大家全都表態完了以後,站了出來“皇上,既然如今災銀已有。臣懇請皇上,立即派欽差大臣前往災區賑災。”
幾位重臣都起了心思。在心裡搜尋著自己呆會要舉薦的人選。現在有貴郡主一百多萬銀子前頭大陣,後面肯定捐款銀子也是紛紛而來。這要去賑災,差使落到頭上,那可就是一個功勞。所以,都非常積極,紛紛站出來,請求皇帝立即派欽差大臣前往災區賑災。
皇帝掃了眾人一眼,看著嘴角上揚就知道心情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