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那邊,趙進把要的東西描述了下,篾匠儘管驚訝,可因為是大人領著過來的,還是照做。
而且這套護具不難,打出框架來,沒必要用很精細的篾條編制,就用裁開的竹片穿插編制,棍棒戳不進去,打上去能被彈起來,這個效果就已經足夠。
篾匠這裡的生意很冷清,這套護具要了一百五十文錢,趙振興很乾脆的答應下來,篾匠興沖沖的就開始製作,趙進能感覺出來,這一百五十文錢的價錢高了。
價錢合適,材料湊手,其實對篾匠來說,這套護具充其量就是一套複雜的竹筐,一個時辰沒到把大概做出來了,還給趙進提了幾個意見,比如說除了皮革之外,裡面最好襯一層粗布,這樣不會磨壞衣服。
看這篾匠做的認真,索性一事不煩二主,趙振興又加了五十文,讓他把嵌在竹甲護具上的皮革和木板一塊弄好。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路上所見
天還沒黑的時候,趙進穿著一身竹甲高高興興的回家了,這一身東西做出來之後很像一套真的盔甲,穿在身上顯得威風凜凜,趙進好像又找回了小時穿軍裝帶大簷帽的快樂。
到家之後,何翠花直接評價為“亂花錢”“敗家子”,趙振堂倒是很感興趣,上前左右看了看,笑罵幾句“振興的銀子都被你小子糟踐了”。
大家吃飯的時候,家養的那隻猴子過來偷偷帶上頭盔,惹得全家大笑。
晚上趙進照例躺在那裡胡思亂想,嘗試著回憶些有用的東西,不過腦海裡都是那套護具,臨睡前,趙進猛地清醒了下,他從這套水桶一樣的護具上聯想到了盔甲,並不是什麼倭寇的竹甲,而是西方的板甲,由幾塊鐵板組成的盔甲。
還記得朋友所讀的那套書裡提過,這種盔甲因為水力機械的應用,得以大方面的製造,雖然工藝很簡單,但防護很完備,弓箭無法射穿,矛刺刀砍都能擋下,甚至出現了專門針對這種盔甲的戰術,比如說傷害無甲部分,比如說用鈍器砍砸,瑞士人的長戟上的尖角釘錘就是為了破甲存在。
不過這種鎧甲沒辦法防禦火槍的射擊,自然也不用說火炮
如果去鐵匠那邊打造一件這樣的鎧甲不知道要花多少銀子,大明現在和西方已經有貿易了,不知道能不能從商人那裡買到,明天一定要去記下來,這個用得著,想著這些,趙進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早,何翠花卻做了好多的飯食出來,說自己今天要回孃家,先做出這些飯菜來,等中午讓趙進父親或者二叔來家裡熱熱再吃。
按說這回孃家一般都帶著孩子,不過何翠花好像去辦什麼事,因為趙進恍惚記得每年都要有這麼幾次,趙振堂早就安排好了,門外馬車早早來到,等著出發。
說起自己母親的孃家,趙進腦海中浮現一個身形胖大的老者,那是自己的外祖父何屠戶,還有個老實巴交的中年人,那是自己舅舅,記得每次去都很快活,外祖父總拿出油渣來給他吃。
儘管被二叔用藥油按摩過,但昨天被王兆靖刺中的那處還是隱隱作痛,練武的時候幾次動作偏了,趙振興立刻知道怎麼回事,又給趙進擦了藥油,做了些放鬆的活動,上午的練武也就停下。
既然不練武,趙振興回屋休息收拾,趙進趁這個機會進入了店鋪,到了櫃檯那裡,把藏在角落的紙筆拿出,把昨天想到的記錄下來。
中午回去吃了午飯,何翠花回孃家,趙振堂索性和同僚吃酒去了,趙振興將飯菜熱了,又餵了外面那猴子,叔侄兩個一起吃了午飯。趙進發現自家猴子對自己父親和叔叔都老實的很,唯獨和自己活潑。
等陳昇過來找,趙進穿著那身竹甲護具,跟他們一起去了貨場,趙振興特意叮囑他不要去比武,免得傷到。
三個小夥伴在路上走得很慢,因為陳昇和陳宏兄弟兩個對趙進這身竹甲無比喜歡,說是雙眼放光口水長流都不過分,在趙家的時候還老實點,走出一條街道去就叫嚷著讓趙進脫下來,他要穿著試試。
可兩個人體型相差太大,陳昇根本穿不進去,折騰了半天只好頹然放棄,陳宏興致勃勃的上去穿,結果又過大,就好像罩著個竹筐一樣。
看著他們兄弟兩個失望的樣子,趙進笑著把怎麼做,去那裡做都告訴他們,兄弟兩個頓時興奮了很多,這也是趙進的周全考慮,自己先找那篾匠做過一次,有了規制套路,需要做的再去找就方便很多。
正高興談論的時候,卻聽到前面一陣嘈雜吵鬧,立刻看了過去。
趙進家距離陳昇家不遠,他們都住在徐州城北區域,這裡是徐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