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是中立國,不是美國的盟友,肯定不會同意美國這麼幹的。不得到中國的同意,擅自行動的話,中國的反映實在不好說,未必會庇護飛行員。如果中國交出飛行員的話,問題就麻煩了。
不管怎麼說,這是最可行的計劃。軍方就把這個計劃(A計劃)和“從航空母艦起降”(B)計劃,一起報到了羅斯福那裡。
報告請示上來,羅斯福也犯難了。B計劃的危險性過高,一不小心,稍為意外,就會損失計劃中使用的航空母艦,而這個損失是美國承受不起的。A計劃損失航母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羅斯福考慮的卻不是這個。中國會如何反應,實在不好說。
中國不會把飛行員交還給美國,這不符合中國的立場,也不符合中國利益。那中國就只剩下兩個選擇:嚴守中立立場,扣押美國飛行員到戰後;把飛行員交給日本。
中國選前者,正合羅斯福的心意,但中國要對蘇聯動手,也不是不可能選後者的。一旦如此,不僅中國麻煩,美國也會很麻煩,羅斯福還不希望把中國推向於日本。
反覆考慮,又參考了各方面的意見,羅斯福決定,先進行訓練,為行動做準備。具體行動,則須羅斯福的直接命令。
42年初,B…25轟炸機在航空母艦上的起降訓練,已經完成,金上將報告給羅斯福。但在春節過後,中國傳來了不祥的訊息——我的演講已經表明了我的態度,中國準備對蘇聯動手了。
在這個時候,中國為了穩定南方,更會傾向於日本,恐怕會對日本妥協。這必會激起美國民眾的不滿,破壞中美關係,萬一把中國推向日本一方,就得不償失了。
羅斯福有些猶豫,遂下令繼續訓練,等候命令。
一直拖到三月中,日軍進攻印度,面對國內外的批評和壓力,羅斯福決定執行轟炸日本的行動——歸根到底,這是個作秀行動,政治意義遠遠超出軍事意義。不過,行動計劃是以B計劃為主,A計劃為備用。
42年3月22日,“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載著16甲B…25,在巡洋艦等的護航下,從美國舊金山出發,行動開始。
4月7日清晨,日本武裝漁船“國光丸”,發現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向日本本土駛來,便迅速發出了警報。
幾分鐘後,美國人收到了警報,知道自己被發現了。此時此刻,美國艦隊距離東京還有670海里。但不能再繼續前進了,收到警報的日本戰機後迅速飛來,那就死定了。哈爾西將軍命令,“執行A計劃,轟炸機群立即起飛,轟炸日本後,不返航,降落在中國境內”。這時,起飛地點距離東京還有550海里。
日本完全沒有過被空襲的經驗與心理準備,在杜立特爾指揮轟炸機作超低空飛行的時候,看到美國轟炸機的日本人,還向他們揮手致意——當成是日軍飛機了。
日本空軍的反應很迅速,日軍飛機立即起飛,但日本缺少千里眼,沒有準確目標,與美國轟炸機交錯而過。中國為日本生產的出口型千里眼,還沒有交付給日本。日本還依靠最初從中國獲得的五部千里眼,又要用在東南亞,僅在東京附近設定了兩部千里眼。故當日本確定目標的時候,已經遲了。並不能阻止美轟炸機完成任務。
美國人採取的辦法很簡單,打了就跑,把每地的轟炸時間限制在一分鐘內。這樣的轟炸自然談不上效果顯著,卻已經達到目的了。
這一天,杜立特爾指揮著16架B…25轟炸機,在東京、橫濱、川起、橫須賀、名古屋、歌山、神戶等城市,各投下數百枚炸彈。
然後,杜立特爾就率領飛機快速逃離日本戰鬥機的圍攻,憑藉著高超的技術,16架美國轟炸機竟有11架逃出了日本,向中國東部沿海一帶飛去。
中國的領空就不那麼好進了。中國有千里眼的訊息,已經不是什麼絕密訊息了。我在中國漫長的沿海地帶,分層次佈置了一百多,將近二百個千里眼站,使用的千里眼效能也遠超出口產品。
在很短時間裡,訊息就傳到了我這裡,有十一架美國轟炸機迫於某種不明原因,要求降落在中國境內。與此同時,美國方面也透過不同途徑傳來訊息,有部分美機迷失方向,已經無法返航了,要求降落在中國境內。
我是不介意搞幾架美國飛機研究一下,但總覺得有點兒問題,就命令戰鬥機先警告,再驅逐,不要讓美國轟炸機繼續深入。
沒兩分鐘,訊息又傳了過來——“美國轟炸機不顧警告繼續前進”。
這下我就感覺更奇怪了,也不想貪什麼便宜了,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