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5部分

司馬康連拿起程頤的《論語集註》看了起來。

“劉琴平日沒什麼文章面世,這文采倒是不凡。”司馬光一目十行看過開篇的‘論語序說’,翻到‘學而第一’篇,神情便專注起來,只見書上寫著:“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

司馬光眼睛一亮。

“入道之門,積德之基,這劉琴……”

司馬光心跳有些加速,這麼一句啟領之話在程頤版的裡面是沒有的,但這一句話對於啟蒙後學,作教科書來講,是極為重要的,而且使整本書行文更加自然。

光這一句話,程頤的與之比起來,總感覺失之於匆促,不夠自信。

“玉清靜齋齋主果然不可小看。”

司馬光心中沉重,他連往下看,這書中接下來是正式對《論語》中的文句進行註釋,第一句的註釋與程頤版的沒什麼區別,幾乎讓人以為兩本是出自同一人之後,可是對這一句子註釋完之後,劉琴以編者口吻說了一句,此話還可作他意解釋,因其解釋不合聖人之意,故而省去。

“還有其他解釋?”司馬光微微皺眉,“這劉琴是真的能想到其他解釋,還是故施迷霧?”司馬光放下心頭疑惑,仔細看了起來,當看第第十八行字時,司馬光眼神又是一變。

“原來這裡還能這樣解釋,此是我沒想到的,也是程頤的書中沒寫到。”司馬光繼續看。

“她這訓詁和義理怎麼做得如此之繁複細膩,這般精細入微,沒有十年之功根本做不出來,這……這當真是……”司馬光越看眼睛便越是閃亮。許久,他放下書。

“父親,伊川先生的書寫得真的很精彩!”司馬康也放下了他手中程頤版的《論語集註》。

“很精彩?”

司馬光沉著臉,程頤給這《論語》作的注確實讓人一觀便忍不住眉飛色舞。拍案叫好,可是那是沒有劉琴版的,看了劉琴版的,程頤版的無論廣博,還是對某些字眼的深入解釋。亦或最為耗時的訓詁,義理,甚至整體意味都差了太多。

“父親,她的如何?”

司馬光心中微微一嘆,將手中書一推。司馬康連拿過翻看了起來,許久,他臉色震憾的放下書。

“父親,這個劉琴怎麼會?”司馬康眼中滿是不解。

“天將變,必有妖孽出。”司馬光微嘆說道,“劉琴我懂。她本是個做學問中規中矩的老實人,其學問,以我觀之,不若正叔遠矣,可是這一次……,我有一個想法,此書她將秦顯豪同列於作者欄,顯然她能寫得如此圓滑通透,那個說話荒誕,怪異。甚至外人看來滿嘴胡說八道的秦顯豪給她助益極大。”

“父親,你的意思是?”

“昔年春秋戰國,百花齊放,多少聖賢出?如今屈指算來。這種百花齊放,聖賢盡出的情景已經千年未現了。”司馬光沉聲,“黃河五百年一清,這天地五百年出一聖人,千年又如何?千年是百花齊放,百聖齊鳴。如今到了我們這時代,先有歐陽修、范仲淹,接著我們這一輩,有王安石,有蘇軾,有程顥、程頤兄弟……我本以為,我們這一輩便已經到了巔峰。”

“天下萬物,盛極而衰,我們這一輩之後,剩下的餘子如你,如蘇門四學士,如王安石手下的諸位年青等雖然也算不錯,但我總覺得差了點火候。”

“如今看來……”司馬光說到這沒有再說下去。

司馬康也是極為玲瓏剔透的人,他沉著臉道:“父親是說,我們看似大放光芒,可是很可能只是一個過渡,只是襯托鮮花的綠葉?”

大宋發展到這個時候,學問界很多人像王鞏、沈括、李恪非、趙挺之等,拿到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能光耀千古,持當時學問界牛耳的所在。可是他們生錯了朝代,在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程頤、蘇軾等人的映照下,完全成了襯托這些如皓月當空般偉大人物的一顆顆星辰。

“是不是綠葉,既要看機緣,也要你自己努力。”司馬光沉聲一嘆,“康兒,不管如何說,這一局,劉琴是暫時領先的,但是誰又能說得清,她永遠會領先,與正叔相比,她拿得出手的太少了,太少了!”

“雖然少,可假如《四書章句集註》其餘幾篇也如這樣……”司馬康心中搖頭,司馬光也知道他所想,他微微一笑:“康兒,這兩本書值得看,尤其是劉琴這一本,你拿去抄一抄吧。”

“是!”司馬康一旁安心抄書。

司馬光房中微微渡了幾圈,便坐到書桌前,磨墨鋪紙。

“正叔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