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伯子為世子徵虜功曹,國子博士。妻弟謝晦薦達之,入為尚書左丞,出補臨川內史。車騎將軍王弘稱之曰:“沈重不華,有平陽侯之風。”伯子常自矜廕藉之美,謂弘曰:“天下膏粱,唯使君與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數也。”遷散騎常侍,本邑大中正。又上表曰:“伏見百官位次,陳留王在零陵王上,臣愚竊以為疑。昔武王克殷,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夏後於�巳,殷後於宋。�巳、陳併為列國,而薊、祝、焦無聞焉。斯則褒崇所承,優於遠代之顯驗也。是以《春秋》次序諸侯,宋居�巳、陳之上。考之近世,事亦有徵。晉泰始元年,詔賜山陽公劉康子弟一人爵關內侯,衛公姬署、宋侯孔紹子一人駙馬都尉。又泰始三年,太常上博士劉跂等議,稱衛公署於大晉在三恪之數,應降稱侯。臣以零陵王位宜在陳留之上。”從之。

遷太子僕,御史中丞,蒞職勤恪,有匪躬之稱;立朝正色,外內憚之。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謗毀,或延及祖禰,示其切直;又頗雜嘲戲,故世人以此非之。出補司徒左長史,東陽太守。元嘉十五年,卒官,時年六十一。文集傳於世。

子赤松,為尚書左丞,以徐湛之黨,為元兇所殺。伯子族弟昶,字茂祖,與伯子絕服五世。元嘉初,以文義至中書郎。昶子萬秋,字元寶,亦用才學自顯。世祖初,為晉陵太守。坐於郡立華林閣,置主書、主衣,下獄免。前廢帝末,為御史中丞,卒官。

史臣曰:夫令問令望,詩人所以作詠;有禮有法,前謨以之垂美。荀、範、二王,雖以學義自顯,而在朝之譽不弘,蓋由才有餘而智未足也,惜矣哉!

列傳第二十一 武三王

武帝七男:張夫人生少帝,孫修華生廬陵孝獻王義真,胡婕妤生文皇帝,王修容生彭城王義康,袁美人生江夏文獻王義恭,孫美人生南郡王義宣,呂美人生衡陽文王義季。義康、義宣別有傳。

廬陵孝獻王義真,美儀貌,神情秀徹。初封桂陽縣公,食邑千戶。年十二,從北征大軍進長安,留守栢谷塢,除員外散騎常侍,不拜。及關中平定,高祖議欲東還,而諸將行役既久,鹹有歸願,止留偏將,不足鎮固人心,乃以義真行都督雍、涼、秦三州之河東、平陽、河北三郡諸軍事、安西將軍、領護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太尉諮議參軍京兆王修為長史,委以關中之任。高祖將還,三秦父老詣門流涕訴曰:“殘民不沾王化,於今百年矣。始睹衣冠,方仰聖澤。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咸陽宮殿數千間,是公家屋宅,舍此欲何之?”高祖為之愍然,慰譬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感諸君戀本之意,今留第二兒,令文武賢才共鎮此境。”臨還,自執義真手以授王修,令修執其子孝孫手以授高祖。義真尋除正,加節,又進督並東秦二州、司州之東安定、新平二郡諸軍事,領東秦州刺史。時隴上流人,多在關中,望因大威,復得歸本。及置東秦州,父老知無復經略隴右、固關中之意,鹹共嘆息。而佛佛虜寇逼交至。

沈田子既殺王鎮惡,王修又殺田子。義真年少,賜與左右不節,修常裁減之,左右並怨。因是白義真曰:“鎮惡欲反,故田子殺之。修今殺田子,是又欲反也。”義真乃使左右劉乞等殺修。修字叔治,京兆灞城人也。初南渡見桓玄,玄知之,謂曰:“君平世吏部郎才。”修既死,人情離駭,無相統一。

高祖遣將軍硃齡石替義真鎮關中,使義真輕兵疾歸。諸將競斂財貨,多載子女,方軌徐行,虜追騎且至。建威將軍傅弘之曰:“公處分亟進,恐虜追擊人也。今多將輜重,一日行不過十里;虜騎追至,何以待之?宜棄車輕行,乃可以免。”不從。賊追兵果至,騎數萬匹。輔國將軍蒯恩斷後,不能禁;至青泥,後軍大敗,諸將及府功曹王賜悉被俘虜。義真在前,故得與數百人奔散。日暮,虜不復窮追。義真與左右相失,獨逃草中。中兵參軍段宏單騎追尋,緣道叫喚,義真識其聲,出就之,曰:“君非段中兵邪?身在此。”宏大喜,負之而歸。義真謂宏曰:“今日之事,誠無算略。然丈夫不經此,何以知艱難。”

初,高祖聞青泥敗,未得義真審問,有前至者訪之,並雲“暗夜奔敗,無以知存亡”。高祖怒甚,剋日北伐,謝晦諫不從。及得宏啟事,知義真已免,乃止。

義真尋都督司、雍、秦、並、涼五州諸軍、建威將軍、司州刺史,持節如故。以段宏為義真諮議參軍,尋遷宋臺黃門郎,領太子右衛率。宏,鮮卑人也,為慕容超尚書左僕射、徐州刺史。高祖伐廣固,歸降。太祖元嘉中,為徵虜將軍、青冀二州刺史。追贈左將軍。時義真將鎮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