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上被點播了上千萬次,《華爾街日報》把這次講座稱為“一生難覓的最後的講座”。蘭迪除了告訴人們應該不斷打破自己內心的磚牆,克服恐懼追尋自己內心的夢想之外,還講到了真正偉大的目標:幫助別人完成夢想,做一個助人圓夢者。
他說:“我發現,幫助他人實現他們的夢想,是唯一比實現自己的夢想更有意義的事情。”我越來越相信,當我已經完成了很多夢想之後,我更大的願望就是幫助中國的年輕人圓夢。這將比個人單獨的成功更具有意義,也可以將我個人的力量儘可能地放至最大。
我一直認為蘭迪教授所說的“Lead your life(引領我的一生)”這句話既簡短有力又意味深長。“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過一生)”,也就是說,不要只是“過一生”,而是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這些,人的一生就不會再有遺憾。而如果說之前的選擇我是在一個框架之下,那麼現在的選擇,更有“Lead my life”的色彩。
因此,我熱切盼望著和中國的年輕人並肩作戰的日子,那將是一段更為大膽的、未知的旅途。
這就是我最新的關於選擇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人的一生將會面臨著無數的選擇,每一步走出都會決定著“人生下一步”這個嚴肅的命題。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緊張。很多的中國青年都在不同的場合問我,怎樣才能擁有選擇的智慧?
我的答案就是,反覆叩問自己的內心,向人生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
正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經勸慰年輕人的那樣,“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