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31日下午4時,日軍2000餘人從黃煙洞方向趕來增援。第一二九師奉命撤出戰鬥。關家堖、鳳堖頂兩地殘存的日軍在援軍接應下,遺屍280餘具,倉惶撤走。
幾天以後,劉伯承率領第一二九師部分幹部,到關家堖實地總結攻堅戰經驗。他仔細察看日軍在臺地的四周所挖的許多“貓耳洞”,人藏在裡面確實很安全。他指著“貓耳洞”告訴幹部們:“別小看這小小的招式,憑我們現有的武器還真難對付。這個辦法我們也可以學習嘛。”
11月17日,日軍轉而“掃蕩”太嶽區。日軍出動7000餘人,分多路向太嶽腹地進犯,沁源縣及其以北的郭道鎮地區為其主要合擊目標。日軍沿途大燒、大搶、大殺,肆意摧殘根據地。太嶽軍區以地方武裝節節阻擊,軍區機關和主力適時轉到日軍的合擊圈外,伺機打擊日軍的清剿部隊。第四十二團一部,在權店附近伏擊日軍,殺傷百餘人。第四十二團及第五十九團各一部,又在胡漢坪、馬背一帶與日軍激戰,殺傷敵人160餘名。同日,第十七團在龍佛寺殺傷日軍百餘人。日軍合擊撲空,又屢遭打擊,且不斷受到地方武裝和游擊隊的襲擾,不得不於12月上旬分途撤退。至此,反“掃蕩”作戰勝利結束,整個百團大戰也就勝利結束了。
百團大戰在晉冀豫區取得了巨大的戰績,三個階段共斃傷日偽軍80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但第一二九師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前後有7000多人傷亡。
百團大戰勝利的訊息傳開後,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報社、電臺相繼發表社論、社評,各抗日救亡組織和群眾團體紛紛舉行祝捷會和慶功會。百團大戰的偉大作用和它產生的深遠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劉伯承曾對百團大戰作出正確的評價,後來在中共七大的發言中,又中肯地指出了當時八路軍方面對華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和敵我鬥爭的長期性認識不足,指揮上帶有某種盲目性,尤其是第二、三階段更多地採用了陣地戰的形式,增大了部隊的傷亡,傷了自己的元氣。
第十章敵進我進
第一節無規律對有規律
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百團大戰,極大地震驚了日本侵略軍。日本中國派遣軍迅速調整了作戰部署,重新集結重兵進攻華北敵後根據地。在晉冀豫根據地周圍,1941年3月和7月,日軍相繼推行了第一、第二次治安強化運動,加緊整頓內部、發展偽軍、增設據點、封鎖交通,對平漢路、白晉路兩側進行蠶食,並在平漢路西側修築了第二道封鎖溝牆;對太行、冀南加強了奔襲和“掃蕩”。透過增修大量公路、據點和碉堡,區域性侵佔和分割各根據地。
駐守在中條山、豫北、冀魯邊等地的國民黨軍,與皖南事變相呼應,乘國民黨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機會,一再向根據地軍民尋釁磨擦。第二十七軍範漢傑部越界侵犯太行平順地區。龐炳勳部積極策劃東越平漢路,進入冀魯豫濮縣、範縣、觀城地區,企圖隔斷華北與華中兩大根據地的聯絡。晉冀豫根據地進入了嚴重困難的時期。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劉伯承、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的指示,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整訓主力兵團,加強軍區建設,發展地方武裝和人民武裝,堅決進行反蠶食、反“掃蕩”鬥爭。
主力兵團整訓,從1940年12月下旬開始,至1941年6月底結束。分兩期進行,每期兩個月。針對百團大戰後部隊減員很多,基層組織不夠健全,指戰員戰鬥動作不夠熟練,射擊等軍事技術不精等情況,規定了整訓的基本方針:迅速提高部隊戰術技術,深入政治教育,加強連隊支部建設,進一步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加強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
戰術訓練,進行了小分隊襲取據點、野戰進攻及伏擊、遭遇戰鬥等的演習,進一步提高了部隊游擊戰的戰術水平。同時,舉辦了各級輪訓隊,增強幹部的組織指揮能力。技術訓練,著重刺殺、投彈和射擊三項練習。一面有組織地發動群眾性的練兵熱潮,一面開辦連、排、班基層幹部集訓班,培養師資和骨幹。
政治教育,以時事教育和政策教育為主要內容,使指戰員具有應付嚴重艱苦困難的思想準備和開展全面全力對敵鬥爭的政策水平。透過大量發展共產黨員,集訓基層黨組織骨幹,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加強了黨的建設和政治工作。
力口強地方武裝建設方面,健全了軍區、軍分割槽組織機構,充實了分割槽基幹武裝。先後將新編第九旅、新編第十一旅、決死第三縱隊和新編第十旅等主力兵團與冀南、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