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一 行為習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部分

行為習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我觀察,今天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者多。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成為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哈佛女孩兒劉亦婷。形成這種心態當然有多方面主、客觀的原因,而我卻從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家長們普遍認為自己的孩子不笨、聰明、反應快、腦子好使。不信你留心觀察,家有小孩兒,從呀呀學語時家長們就會“發現”並炫耀“我們家孩子特聰明,這麼小他都會……”於是講出一個又一個讓父母引以為豪的“故事”;爺爺奶奶這一輩的老年人就更不用說了,比起當年自己帶過的孩子,那真是聰明得讓老人驚訝;一旦把孩子帶到鄰居面前或同事中間,聽到的一定是一片恭維聲:“真聰明、真機靈、真漂亮、真可愛……”當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上初中時,家長向老師介紹自己的孩子,極少聽到“我這孩子反應比較慢”,基本都是“他挺聰明的”,“腦子特活”等。我在連續幾年接待初一新生家長時,就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腦子真好使,就是不用功。”“小學老師都誇他聰明,就是不正經玩活兒。”“學習一點兒都不吃力,就是太粗心。”您聽出來了吧,這些家長的潛臺詞是:孩子智力好,但學習成績並不好。寄希望於老師,把孩子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出來,讓學習成績與孩子的“優等智力”相匹配,以完成父母望子成龍的心願。

但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卻不得不承認,學校和老師有時真的無法幫助家長完成他們的心願,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孩子真的是太多了。以我今年剛剛送走的畢業班為例,全班49人,都是每年花13000元學費的高價學生(我校是私立學校),家長當初肯花39000元讓孩子去完成初中三年學業,肯定是對孩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三年來,老師們真是嘔心瀝血,竭盡全力了,對這些孩子給予了無私的愛。中考後有7名同學可能達不到北京市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但是這7個人哪個也不笨,尤其是其中的三個男生,無論家長、老師、同學都會對他們的聰明給予肯定,那麼這個結果是怎麼造成的呢?這就必須說一說非智力因素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了。

所謂聰明,用今天比較流行的術語來說就是智商高,或者再客觀點說就是智商不低。那麼有著良好智力因素的一批孩子,在“學習”這種智力活動中為什麼會敗下陣來呢?這就是今天的許多專家學者越來越關注,並正在研究和探討的“非智力因素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陰國恩、李洪玉等編著的《非智力因素極其培養》一書,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調查資料上,都對非智力因素與學習效果作了科學的闡述。其中有一列表《不同智力因素水平與非智力因素水平者高考成績比較》,在用一系列數字論證了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後,又特別推舉一例:“有兩個智商同為136(屬高智商)而非智力因素不同的考生,非智力因素優秀者高考成績高達500分,遠遠超過錄取分數線;非智力因素不良者只考了355分,未達到錄取分數線。一個智商為104(屬中等智商)的考生,由於非智力因素優秀,高考成績達491分,超過智商高達128和130的考生,在被調查的文科考生中名列第二。”

我不是專家,也沒有對這一專題進行專門研究,不太瞭解目前對非智力因素考核的量化標準(因為智商已經可以量化),但是從我近30年教育教學活動的感性認識中,我有理由相信這些數字的可靠性和科學性。對於非智力因素的理論、內涵、功能極其實踐意義,我雖然感興趣,但一知半解,不敢妄言。可我相信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基本內容中的每一項——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都對一個人的智力活動起著制約作用。當我今天再回過頭來分析這幾個學生學業上不成功的根源時,我越來越明確地意識到他們就敗在習慣、興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上。所以我特別想提醒家長們的是:孩子的習慣與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的成長、前途乃至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絕不可以小視。

個案一 看書的習慣成就了我的兒子

我在本書的前言部分曾經自我標榜為“成功的老師和成功的母親”。作為老師的成功,我有著數量眾多的學生、家長、同行以及學校領導可以為證;作為母親的成功,卻只有一個兒子成為最直接的佐證。我的兒子並不出類拔萃,也不是多麼優秀的人才,更沒有哈佛女孩兒劉亦婷那麼多可以炫耀的資本。但是作為一個一直生活在我身邊,我一手拉扯大並